这让明军各镇信心大增,相继收复了大、小凌河堡、大茂堡、流水堡等十三处城堡,明军各镇士气大振,张若麒、马绍愉二人更是兴奋地连连作诗以记。
三天后,皇太极率领清军主力全部退到大凌河以东、以北。洪承畴率领明军主力进抵大凌河南岸,随即全军停了下来,不再追击。
“将军,你说咱们是不是很快就能回去了?”
皇太极冷冷的盯着多尔衮,心中虽然恼怒,但还是压着怒火,说道:“此战明国也不好过,只是明国家大业大,比我大清能抗。洪承畴与朕一样,也想停战,所以即便明军追击,也是做做样子,不会有大战的。”
于是洪承畴下令杨国柱率部驻守乳峰山,祖大寿率部驻守锦州城,将后路曹变蛟、王廷臣两部调集过来,会同其余各镇大军一起,同时向北追击,各镇大军抱成一团,即便有埋伏,奴贼大军也不可能一口吃下,明军依然可以且战且退,继续凭借锦州、乳峰山一线据守。
魏汉笑呵呵的走过来问着。
当日,明军主力驻扎在大凌河南岸,防备清军再次折返南下,同时派出大量夜不收渡过大凌河,向北、向东探查。
此时辽东战场上,后方的情况很少能传递过来,所以开封之战虽然已经结束,刘衍都已经率部返回青莱镇,与陈新甲隔空“交手”了一番,可陈勋这边却一点消息也没听到。
面对张若麒的鼓动,洪承畴不为所动,说道:“奴贼主动撤军,多半是其国力支撑不住,被迫撤走的。眼下奴贼各旗主力未损,如果我军突进太多,很容易被奴贼回身击退,到时候一场胜仗就变成先胜后败的败仗了。”
不过陈勋与众将士血战到底,两次防守大战下来,斩获奴贼各旗首级三千四百多颗,也是一件大功。
次日黎明时分,清军满蒙汉各旗,及外藩蒙古各部二十多万大军,在黎明前黑暗的掩护下,浩浩荡荡拔营北归。
“此战明军十分坚韧,又有洪承畴统领,这段时日来屡次对攻,竟然都死战不退,朕心中甚是惊诧。再者,辽东各地灾情不断,各地百姓相继断粮,甚至许多地方都爆发了民变,此战不能再拖下去了,朕决定明日撤军!”
“对、对,督臣言之有理,不愧是老成谋国之言!”
于是洪承畴当天便亲笔写成捷报,派出大队快马南下报捷。
至于多尔衮、多铎兄弟,皇太极也只能暂时忍耐,待到稳定了局势,再做理会。
明军各部的斥候直到天色大亮的时候,才发现了清军各部已经撤走,随后飞马将情报送回明军大营。
当消息传到弘螺山防线的时候,陈勋和魏汉、郭铭绪、沈东来三人也是大声欢呼着,前营一万多名将士欢声雷动,这下终于可以凯旋回家了。
“督臣老成稳重,当为此战头号功臣!”
马绍愉也是激动的双手加额,大呼道:“天佑大明,奴贼终于撑不住,撤走了!”
在明军中军大帐内,洪承畴与监军马绍愉、张若麒都愣在当场,随后张若麒尖叫着喊道:“追击啊,督臣立即下令追击敌军,此战当可大捷!”
“此外,奴贼国力供应不上,我大明的钱粮也要见底了,所以以本督之见,此战还是见好就收为上策!”
当杨国柱、王朴、吴三桂等一众总兵官得知清军撤退了,先是欢呼一阵,随后众人便担忧起来:奴贼是不是在引我大军北上追击,然后半路设伏?
这可是奴贼惯用的把戏,不可不防。以往明军有多少次都已经击败了奴贼兵马,斩获甚重。可就是因为轻敌冒进,随后被奴贼回击、埋伏,弄成先胜后败,以至于损兵折将,甚至是丢城失地!
众人纷纷赞同,当日下午时分各镇兵马便纷纷出动,洪承畴率领吴三桂、唐通、马科、王朴、李辅明、左光先、刘肇基各部在前,曹变蛟与王廷臣部因为在南面,需要时间赶来,所以一路跟随北上而来。
明军浩浩荡荡抱成一团,一路上不断跟着清军兵马北上,面对阿济格所部的阻击,洪承畴指挥各镇一拥而上,阿济格自知不敌,也只是以骑兵不断骚然,并不敢正面迎战。
“就不知道总镇那边打得怎么样了。”
陈勋白了魏汉一眼,说道:“放心,总镇有数万精锐,便足以横行天下!区区流贼,不足为惧。”
魏汉点头赞同,说道:“等总镇击败了流贼大军,是不是还要升官,这次怎么也能升一个封疆大吏了吧?”
陈勋故作深沉的说道:“那是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