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金蝉脱壳(2 / 2)

明末大军阀 东仙轩辕 4159 字 2024-02-24

那大夫是清兵从蓟州城抓来随军的,专门负责照看皇太极。

此时那个大夫战战兢兢的说道:“皇上肺气不足、咳喘日久,实在是应该静养。可是这一路鞍马劳顿,已经是伤了精气,最好的办法,是找个安静的地方休养十天半个月,每日吃些补气血的药……”

一番忙碌后,杜仲明策马赶来,气急败坏的说道:“将军,城中府库都空了,狗鞑子将城中能吃能用的东西,全都带走了,只留下数万百姓在这里等死。”

许铭见这些百姓一个个都是面黄肌瘦的,甚至还有不少老人和孩子已经饿得昏厥,急忙命骑兵营将士将随身携带的口粮和清水分发下去,先让城中百姓吃上一些,然后又派人向刘衍禀报情况。

不过大军刚刚行进了不到半个时辰,皇太极便一阵猛烈的咳嗽,阿山与拜音图见状大惊失色,急忙下令两黄旗停下,二人带着十几个巴牙喇兵将皇太极搀扶下马,又叫来军中大夫折腾了好一会儿,皇太极才顺过气来。

皇太极身披明黄铠甲,外面还披着虎皮做成的厚皮大氅,骑在战马上威风凛凛,哪怕是在关外的寒风中,也巍然不动,好像刀子一般的寒风根本奈何不了身材肥胖的皇太极。

如果刘衍识破了大清的计策,难保不会耍出什么奸计,到时候万一利用这一点,对大清各旗各个击破怎么办?

虽然阿山与拜音图都知道,刘衍军中的骑兵人数并不多,连夜不收都算上,也就是两、三万人,可这都是实打实的精锐铁骑,真要利用好了,对于大清各旗勇士来说,也是非常棘手的。

“各旗的速度还是慢,传令各旗:再加快速度,从柳河南岸转向,向西面快速挺进!”

一队正黄旗的巴牙喇兵策马冲了出去,前去各旗传达皇太极的旨意。

阿山恭敬的询问着。

皇太极微微皱眉,说道:“脱节??那就别让刘衍部追上!”

半个时辰之后,刘衍收到了许铭的急报,先后两道消息让刘衍也有些错愕:“皇太极搞什么名堂,难道真的想要停战,见我不同意,便用了一招金蝉脱壳?”

拜音图补充道:“另外敖汉部的斥候也有消息传来,说是在蓟州城的北面发现了刘衍部的骑兵,大约有三、四千人,正在向北搜寻前进。”

“嗻!”

荀景云随后说道:“各营夜不收已经派出去四批了,也陆续送回来一些消息,但是都没有发现清军的动向,不过……”

刘衍看着荀景云疲惫的样子,这段时间各营十二万大军的粮秣、军纪、后勤事务都压在他的身上,忙中疏忽也是难免的事情,只是此番事关重大,刘衍也必须做出处罚。

“蓟州北面能让三十多万清军通过的关口,只有马兰峪关和将军石关。将军石关在黄松峪的北面,被我军阻断,所以清军只能从马兰峪关北上!至于你……”

皇太极自信的说道:“蓟州北面的那支骑兵,应该是自行搜索的,刘衍还没率部北上。”

此时三十余万清兵从马兰峪关北上,前方两黄旗大军已经抵达了三十里外的柳河南岸,后面负责断后的外藩蒙古各旗兵马,却还在马兰峪关把守,还没来得及向北进发。

阿山、拜音图不敢再说什么,随即便跟着皇太极继续向西赶路。

阿山与拜音图对视一眼,二人心中都有些担心,皇太极为了击败刘衍,此番绕路突袭北京城,就是要将步兵为主的刘衍部甩在后面,所以速度是关键!

但是这也有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三十多万大军一路狂奔,大军前后非常容易脱节。

阿山说道:“启禀陛下,察哈尔部的斥候探查到,刘衍部的夜不收也开始向北探查了,但是还没有发现刘衍部的主力兵马。”

不过许铭等人惊诧的发现,蓟州城中竟然还有数万百姓,只不过这些百姓都是清军从各处掳掠来的,此时这些百姓都被关押在城中各处的房屋内,见到大明官军入城,所有百姓都是激动得痛哭流涕。

两个巴牙喇兵将那大夫带了下去,然后皇太极冷声说道:“将此人杀了!!”

荀景云被刘衍一吼,猛然间也意识到了什么,急忙抱拳请罪,说道:“是属下的疏忽,请督臣责罚!”

刘衍厉声说道:“鞑子一定是往北去了,但一定不是撤退,皇太极定然另有所图,命令新军、驻防军各营立即向北推进,全军向蓟州北面的马兰峪关进发!”

马兰峪关乃是京东有名的关口,传说因此地驻守过名叫马兰的边将,并在此处栽植些马兰而得名。初名马兰谷营、马兰城、马兰峪。

“是!”

“嗻!”

“刘衍应该还没反应过来!”

拜音图和阿山心中畏惧,只能低头领命:“嗻!”

皇太极挣扎了两下,便在众人的搀扶下重新上马,然后说道:“继续前进,不能再耽误时间了!”

两黄旗铁骑大军继续前进,前方与后方的各旗兵马浩浩荡荡,各旗的鞑子兵都在急行军,三十多万兵马,从蓟州城向北,经马兰峪关向北赶到柳河,又从柳河向西前往磨刀峪,两百六、七十里的路程,清军各旗只用了三天多的时间便跑完了!

甚至汉军各旗的火炮,都用木架子捆在两匹战马上,急速赶路,为此一路上还丢弃了十几门火炮,只为了保证大军的速度。

到了

——

ps:感谢书友61579045、碧海蓝冰、57930677的月票,东仙正在奋力码字,好故事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