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衍身上,蒋德璟等心思沉重的大臣此时都有所明悟,现在宫中内外都是刘衍的兵,看来崇祯帝是被迫与刘衍达成了某种协议,甚至是被刘衍所逼迫的!!
想到这里,一些御史言官便立即站了出来,开始向刘衍发难。
“鲁国公这是何意啊,为何带兵上朝?”
于是刘衍大笑起来,说道:“本督只是准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山东新政而已,所以需要对朝中六部进行改革,对一些官职进行调整而已,并不是要举刀杀人,诸位臣工可不要将本督当成血腥的屠夫!!”
这道诏令非常简短,但是对于群臣来说,却不亚于一场地震,刘衍竟然直接被任命为内阁首辅,而且崇祯帝还特意强调了“统领朝政”四个字。刘衍已经掌控了大明最强的兵力,现在又统领朝政,可谓大权在握,已经是权倾朝野了!
陈新甲见状喟然长叹,低头不再说话了。
刘衍盯着工部尚书李日宣和左都御史侯静德看了许久,这两个人刘衍还是有印象的,在历史上也不是什么好人,在李自成打进北京城的时候,二人都是直接投降了流贼,随后清军入北京的时候,二人又摇身一变,投靠了满清鞑子。
众人闻言瞠目结舌,这就开始杀人了?
于是刘衍说道:“将户部尚书李待问革职,遣散回乡。不过鉴于李待问也算勤勉,本督便自掏银子,拿出一百银币作为李待问的返乡盘缠,今日便出城去吧!”
李日宣和侯静德也是不敢相信,按照正常的“流程”,不是应该先争论一番,然后再将二人廷杖打一顿,接着群臣一番求情,刘衍再彰显大度放过二人,由此李日宣和侯静德便博得了美名。
“呵呵,刘阁老不要误会,陛下并没有什么旨意,只是命老仆过来旁听朝议而已。”
蒋德璟随即拱手问道:“不知刘阁老准备如何改革官职,又要如何调整朝中人事?”
在三人的身后,新军亲卫营一哨两百多名将士手持燧发鸟铳,一部分进入大殿,在四周列队警戒起来,还有大部分将士在大殿外面,守住了大殿的各处出入口,将整个乾清宫封锁了起来。
可是刘衍却并不理会众人的询问,而是走到群臣之首,对蒋德璟微微笑了笑,然后大声说道:“诸位安静,随本公在此等候陛下驾临!”
工部尚书李日宣也怒声说道:“鲁国公今日所作所为,乃是窃国之举,诸公当共讨之!”
就在这时,午门缓缓打开,一个太监尖声叫道:“诸臣列队,入宫朝议啦!”
众人闻言声音小了许多,但依然有不少人在窃窃私语。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王承恩的高唱:“陛下驾到!”
同时刘衍还责罚了一人、革职了一人,这一番手腕施展出来,朝中大臣都安静了下来。
“什么!”
刘衍见朝中大臣已经被自己镇住,随即说道:“既然诸位臣工都对本督出任内阁首辅没有异议了,那本督便宣布
旁边的苗绍又是一挥手,两名新军将士便摘下了李待问的乌纱帽,然后便带着脸色苍白的李待问离开。
接着,刘衍看向李待问,说实话,李待问还算是能干些事情的,只不过其为人太过耿直、迂腐,已经不适合新政下的朝廷了。
此时群臣都看向了刘衍,而刘衍却目不转睛,脸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
蒋德璟和身旁的李待问对视一眼,二人都和大臣们一样回头望去,只见刘衍身披铠甲,在苗绍、许铭的陪同下,大步走进了乾清宫。
可是紧接着,蒋德璟和户部尚书李待问也先后站了出来,纷纷对刘衍进行指责,认为崇祯帝完全是被刘衍拥兵逼迫,这才下了两道诏令。
群臣再次错愕了起来,蒋德璟难以置信的说道:“刘阁老是不是太心急了,刚刚坐稳内阁首辅的位置,就要对朝中动手了?”
随即众人列队,蒋德璟走在最前面,带着文武百官进入午门,朝着乾清宫走去。
可是等了许久,依然不见崇祯帝到来,反而众人听到大殿外面有大队的兵马调动的声音,那阵阵铁甲的声音是如此刺耳,让满朝文武都心生畏惧。
此时崇祯帝脸色阴沉的从侧殿进入大殿之内,坐到龙椅上之后,便开口说道:“今日朝议,朕有两件事情要与诸位爱卿说起,先说
“刘阁老此话当真?”
随即崇祯帝看向刘衍,只见刘衍行礼之后,将昨日得到的诏令取出,交给苗绍宣读了起来。
此时群臣看着刘衍的样子,还以为刘衍肯定会慷慨激昂一番,以彰显自己这个内阁首辅的“合法性”,可是刘衍却让所有人失望了。
说完,崇祯帝便阴沉着脸,在王承恩的陪同下离开了乾清宫大殿。
接着,崇祯帝对满朝文武大声说道:“今日刘阁老所做的一切决断,朕都会予以追认,还望诸位爱卿鼎力相助。”
刘衍看着一脸绝望的蒋德璟,这才反应过来,这是以为刘衍自己要大开杀戒了。
一时间,大殿之内嗡嗡作响,群臣都六神无主,再加上此时天下时局败坏,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了一种亡国的既视感。
刘衍也不以为意,看来之前崇祯帝说自己不会参加这次朝议,不愿意为刘衍在群臣面前坐镇,其实心中还是想知道刘衍准备如何做的。
“既然如此,那公公就自便吧。”
随后刘衍看向蒋德璟,说道:“本督决定对六部进行增设,并且调整各部尚书的人选。”
众人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