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玉儿本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代,蒙古科尔沁部人,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孝庄文皇后。
多尔衮瞪了代善一眼,说道:“不可!”
过了没多久,议政大臣劳萨、汉军镶红旗一等参将金砺、内大臣塔瞻、刑部丞政索海、议政大臣英额尔代、都察院丞政张存仁、吏部丞政高鸿中、内大臣图尔格、兵部丞政叶克书、三等昂邦章京图赖等人纷纷赶到,这些人已经是满清留守在盛京的所有主要大臣了。
话音刚落,大殿之上鸦雀无声,突然大玉儿惨叫一声扑倒在地,身边的福临也不知所措的开始大哭起来。
此番入关一战,皇太极还带走了大量的文武官员,用于辅佐自己处理军中事务,可是战败之后,多尔衮将这些大臣全部抛弃在乱军之中,让这些皇太极的心腹大臣死的死、被俘的被俘,朝中大臣也为之一空。
就在这时,多铎身披铠甲大步走进了崇政殿,身后又跟着大批的满州镶白旗甲兵。
随后在多铎和代善的带领下,多尔衮在崇政殿中接受了群臣的叩拜。一旁的大玉儿看着这一切,心中有说不尽的恨意,只是看着身边的福临,此时一声都不敢出,生怕会引来多尔衮的杀意。
不管是多尔衮还是多铎,此时都对大玉儿垂涎三尺。
多尔衮见状只是命人取来软墩,让大玉儿和小福临坐下,继续等候朝中大臣。
代善微微一叹,然后说道:“这大玉儿如何处置,奴才就不多言了。只是恳请陛下能够绕过福临等皇子,毕竟都是先帝的血脉,他们还小,构不成威胁的。”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对答。
“将福临等皇子集中在宫中赡养,朕也会请师傅对他们进行教导。如此,朕才能放心。”
多尔衮见众人很是配合,便说道:“我大清突遭劫难,刘衍所部大军随时都可能出关杀来,大清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必须要另立新君,尽快重建八旗勇士!”
多尔衮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笑着说道:“这是自然,朕答应了!!”
随后多尔衮命代善带人将永福宫清理出来,作为皇太极的几个皇子居住所在。
多尔衮抑制住心中的喜悦和激动,随后说道:“另外将庄妃和福临带来!”
多尔衮看了大玉儿一眼,眼神中透着一丝温情,随后继续说道:“陛下率军在昌平州、延庆州与刘衍部十余万精锐决战,但是因为陛下指挥失措,致使我大清三十余万将士一战而溃,除了本王与豫亲王、礼亲王和诸位蒙古固山额真抢出来的兵马外,大军主力尽数覆灭,陛下与肃亲王、郑亲王等一众旗主、王公大臣全部战死!”
用张存仁一条命,暂时压住了群臣,多尔衮和多铎的心中暂时踏实了不少,随即便看向了大殿中的大玉儿和福临。
如今的盛京城内很乱,代善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在这个时候,一点差错都不能出。
此时多尔衮便看向了大玉儿,眼神非常的复杂。一旁的多铎虽然也心有戚戚,可是此时却非常识趣的退下了,还带走了福临。
多铎用护臂擦了擦战刀上的血迹,冷声说道:“一个汉狗奴才,竟然也敢妄议大清皇位,该死!”
有了张存仁的“牺牲”,其余众人不敢反对,纷纷领命赞同。
此时议政大臣英额尔代怒声说道:“不可能!!我大清举倾国之兵三十余万,就算战败,也绝不会如此惨烈,我要求朝野大议,对撤回来的兵将进行质询!”
一旁的代善见状,心中很不舒服,便拉住多尔衮到一旁,低声说道:“陛下如今大权在握,应将精力放在朝政和军政上,这大玉儿不如就让她给先帝殉葬好了。”
大玉儿没有回答,而是泪眼摩挲,问道:“陛下能放过福临吗?”
突然,大玉儿指着多尔衮怒声叫道:“你骗我,你杀了他们!”
此后一直到半夜时分,多尔衮和大玉儿都在崇政殿内,外人并不知道二人在说些什么,在做些什么。
多尔衮眼神闪烁,随即看了大玉儿一眼,一言不发转身离去。
当晚,被安置在永福宫的福临等几个皇子全部遇难,永福宫内的侍卫和宫女也一个都没逃出来,据说
次日清晨时分,得知消息的大玉儿悲痛欲绝,一个人在崇政殿内上吊自杀了。
多尔衮闻讯痛不欲生,下旨厚葬大玉儿,随即开始对朝中上下进行清洗,在短短六天之内,多尔衮便将皇太极在朝中的两黄旗官吏,不管官职高低全部杀死,连同他们的家眷,六天之内数百人被杀,一时间盛京城内外风声鹤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