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逐一处置(一)(2 / 2)

明末大军阀 东仙轩辕 3954 字 2024-02-24

史可法急忙说道:“可是如果南方各省的数十万大军,因为军改之策闹僵起来,如何是好?”

众人见状,只好全都脸色铁青的坐回原处。

就连满清奴酋乾隆都将钱谦益视作失节者,下令删禁其著作。钱谦益私下策反降清武将、暗中资助郑成功反清等等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也只是聊以自慰罢了。

马士英虽然抗拒新政,但是这段时间以来,对新政也是非常了解的了,听闻自己被任命为一府的督查署署长,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不过总比丢官要好。

最终马士英被清军俘虏,不愿投降满清被杀死。

史可法怒气冲冲的拂袖而去,而众人再也坐不住了,纷纷站出来抗议。

刘衍说道:“这自然是不行的,本公知道,史大人也知道。试问,这样战不能战的兵马,留之何用!”

而后五月十五日,钱谦益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开城向清军统帅多铎迎降,大雨之中,钱谦益姿态恭顺,让人侧目。

历史上满清入关之后,钱谦益以礼部侍郎兼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顺治三年称病归里,五年,因江阴黄毓祺反清案牵连入狱。出狱后居家,秘密从事反清复明活动,与黄宗羲、李定国、郑成功、瞿式耜等皆有联系。诗文在当时极负盛名,东南一带奉为“文宗”和“虞山诗派”领袖。阎若璩称与海内读书者游,博而能精者,仅有钱谦益与顾炎武、黄宗羲三人。尤以诗名,与吴伟业、龚鼎孳合称为“江左三大家”。

吕大器闻言先是一惊,然后心中又是一阵喜悦,这就说明刘衍还是准备用自己的,现在丢了兵部右侍郎的官职,将来未必没有一个好的出路。

刘衍说道:“本公不需要任何人认同!如今本公是内阁首辅,新政、军改之策也得到了陛下的准奏,并且在北直隶和山东试行效果良好,高尚书和诸位只需要找准执行就好,其余的,不是诸位需要理会的!”

当清兵下江南后,高弘图逃野寺中,绝食而卒,也算是一个非常悲催的人物了。

刘衍则直接大声说道:“本公议事,谁敢喧哗!”

接着,刘衍看向户部尚书高弘图。

史敦《恸余杂记》记载:“豫王(多铎)南下江南,下令剃头。南明民众对此议论纷纷。一日,钱谦益忽然说:‘头皮痒得厉害,突然出门而去。家人以为他去用篦子篦发。不一会儿,剪了头发,留着辫子进来了。”

但是对于刘衍来说,钱谦益的评价却是非常负面的,不管钱谦益的诗文有多好,其降清、仕清之举都是无法洗脱的污点。

随即刘衍说道:“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落实军改之策不力,着革除兵部尚书职,调任山东济南府任知府,以观后效!”

“高尚书,按照朝廷新政方略,南京户部应该改组为财政部,因何原因迟迟不见成效!”

此时马士英板着脸,对着刘衍抱拳行礼,然后转身离去。

对于马士英这样对权力充满执着的人,只要还有官职在身,只要还有一丝复起的机会,就绝不会轻言放弃。

于是吕大器此时也不管别人是什么眼光,直接对着刘衍拱手行礼,随后转身离去。

史可法无言以对。

高弘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竟然被丢到青州府去铸钱??

而刘衍一连处置了两位尚书,其余众人再也不敢多说什么,此时大堂上鸦雀无声,高弘图见状也如史可法一般,怒气冲冲的转身离开了。

高弘图昂首说道:“新政之策与其说是富国强兵之策,倒不如说是当世法家之策,将太祖经制改得面目全非,下官实难认同!”

高弘图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官御史。天启初,巡按陕西,因得罪魏忠贤,罢归。到了崇祯年间,高弘图历迁工部右侍郎,但是耻与中官张彝宪共坐,又削籍而归。崇祯十六年,高弘图拜南京兵部右侍郎,后迁户部尚书。

历史上福王朱由崧继位后,高弘图改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朝廷大议多出其手,但是为马士英、阮大铖所忌,而后谢政,无家可归,流寓会稽。

钱谦益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而当时与钱谦益交好的河南巡抚越其杰(马士英妹夫)和河南参政兵巡道袁枢(兵部尚书袁可立子)俱誓不仕清相继绝食而死。

想到这些,刘衍也懒得再与这位水太凉尚书多说什么,直接说道:“礼部尚书钱谦益抗拒新政,着免去其礼部尚书职!”

说完好一阵,钱谦益还坐在原地愣愣的等着,谁承想刘衍后面并没有什么话了,竟是真的将自己罢免而已。

钱谦益心中激动,站起身来正要说话,却被鲍羌拦住:“钱大人已经没有官职了,这里是朝议之地,还请大人先行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