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义务兵制(2 / 2)

明末大军阀 东仙轩辕 3847 字 2024-02-24

府县兵本质上就是大明的预备役兵员,这些兵马每两年考核一次,优异者晋升为驻防军;驻防军每两年考核一次,优异者选拔进入国防军各部。

财政部尚书岳明、国防部尚书田辉叙、装备部尚书荀景云、参谋部尚书陈新甲四人抱着这份方略足足看了半个多时辰,在此期间刘衍并没有催促几人。

在这份方略中,刘衍还特意加上了一条,那就是不管是驻防军还是国防军,所有兵马的装备都由朝廷直接供应,任何将领都不得自行打造兵备。

而驻防军和国防军将士的军饷待遇就不必多说了,按照现行的标准就已经足够丰厚,朝廷还会对将士们的家眷进行照,以解决将士的后顾之忧。

虽然荀景云、田辉叙、陈新甲三人都是知兵的,从梳理大汉兵制中也有不少的心得,可是面对刘衍,三人却都不敢随意发表意见,都想着先让刘衍确定基调,然后三人再从旁查漏补缺,如此最终确定大明的新兵制。

“同时本公此番改良的用意,便是以律法的形式规定明军将士的晋升体制,并且将征兵制度系统化、制度化,将明军各部的考核制度严格化!”

于是刘衍也不再绕弯子,直接拿出了一份方略,这份方略一式四份,将四份方略分别呈给了财政部尚书岳明、国防部尚书田辉叙、装备部尚书荀景云、参谋部尚书陈新甲四人。

国防军也是如此,各部将士除了军官之外,都是两年为期。当然,两年期限一到,如果士兵战力很强,军中也可以为其延期。

一旁的参谋部尚书陈新甲也是微微点头,其实眼下大明兵马制度的一些缺失,自己也是能看出端倪的,只是却始终抓不住重点,想不出对应的策略,所以一直没有向刘衍禀报。

如此,明军各部的兵员便可以保证循环不断,退役的将士也可以再次参军,不但可以保证明军各部免于变成将领的私兵,防止明军各部长久下去变得僵化、战力蜕化,还可以最大规模的让大明男子接受军事训练,提升民间的尚武之风,一旦遇到大规模战事,朝廷可以轻松的临时征召到数量可观的,接受过军事训练,甚至是大量退役的优秀兵员!

按照这份方略中的具体规定,将兵役和徭役区分开来,百姓有服徭役的义务,具体细则照旧,但是百姓不必像原来那样每年服兵役,而是改为由朝廷钱招募,大明所有的适龄男丁都要在每年一定的时间进行军事训练,将大明的所有适龄男丁作为预备役兵员。

并且,刘衍将大明各地府县男子服兵役的年纪改为:十五岁至五十岁,由此便将明军的兵源范围扩大到一个很恐怖的数量,从而保证了明军兵源的源源不绝。

装备部尚书荀景云沉声说道:“阁老,如今朝廷的卫所制度已经算是彻底终结了,各地的驻防军和朝廷的国防军如何补充兵力,天下百姓如何参军,朝廷亟需一个方略制度,不知阁老准备从哪里入手进行改良?”

国防部尚书田辉叙、装备部尚书荀景云也是微微点头,显然二人也是非常关心细节,毕竟日后征兵制度改革完毕,负责具体事务的便是二人自己,能否保证大明军队战力的持久强悍,二人是非常关注的。

刘衍话音刚落,国防部尚书田辉叙便微笑着点头,对刘衍的意思非常赞同,如今明军各部全都是由当初的新军“扩编”而来的,可是大军扩编之后便算是开枝散叶了,各部将士如何晋升,大军兵源从何而来,国防部要如何征召新兵,这些在如今的朝廷中,其实是没有一个定论的。

此番刘衍制定的征兵制度改革,直接将原有的义务性质的服徭役,改为全民征兵制,也就是义务兵制!

过了一阵,几人陆续看完,但是依然眉头紧锁,显得心事重重。

四人急忙打开看了起来,只看了一会儿,便被刘衍的谋划所震惊了。

同时,所有明军将士的选拔、考核均由国防部征兵司、操练司负责,最终上报给国防部尚书田辉叙审核。

陈新甲、田辉叙、荀景云三人没有说话,而是纷纷看向了财政部尚书岳明,岳明见状不由摇了摇头,便站出来沉声说道:“阁老,属下担心这份方略一旦实行,朝廷每年的军费开支会急剧增加,虽然如今朝廷的财力还算充足,可是现如今朝廷铺的摊子太大了,各方各面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属下担心这义务兵制度一旦落实,朝廷会被庞大的军费开支拖垮的。”

其余几人显然也有这方面的担心,此时都是点头赞同,关于朝廷开支的问题,的确是让岳明开口比较好。

可是让四人想不到的是,此时刘衍却并不在意推行义务兵制引发的军费暴增问题,而是说道:“钱财不是问题!如今大明各地的新政之策已经基本落实,只有福建等少数省份刚刚开始,不过问题也不大。由此可见朝廷的财税收入会一直增加,本公也会不断为大明开拓财源,所以诸位不必为钱财担忧!”

“此外,在义务兵制的方略中,给全国府县兵发放补助,虽然看上去是大大增加了朝廷的负担,但是另一方面,同时也增加了天下百姓的收入,只要百姓手中有钱了,大明的经济就会慢慢发展起来,长此以往朝廷的商税、关税、田赋等收入也会跟着增长,最终都是利国利民的结果,所以诸位不用为此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