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开矿禁(2 / 2)

明末大军阀 东仙轩辕 3582 字 2024-02-24

刘衍自然明白,以现在大明的治国水平,肯定不能与后世相提并论,将来只要大明对地方的管控力松懈,肯定会出现陈新甲所担心的事情。

一般来说,金、银、铜、铁这类的矿,在盐铁官营之后,历朝历代的朝廷都是不允许私人开采的,百姓如果想开采,一切行为就会被纳入政府的严密管控下,由私变公。

众人闻言都是吃了一惊,只有装备部尚书荀景云和国防部尚书田辉叙心中大喜,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而在这个时候,刘衍则在御书房,向崇祯帝禀报开矿禁的事宜。

而在此之前,对民间开矿国家是不咋管的,因此发家致富的人很多,比如郭纵:“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还有巴清:“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丹穴即为朱砂矿。依靠开矿、冶铁发家的例子还有很多。

刘衍甚至还听说德王朱由栎主动出面赈济困苦百姓,山东巡抚颜继祖向朝廷为其表奏的消息,可见大环境改变之后,那些藩王也会“与时俱进”的。

“同时改农事部位国土部,管辖除负责耕种、收缴田税、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等农事之外,还要对全国矿产进行管理,凡是民间、商事部新开矿产,都要由国土部新设的矿业司进行审批,已经开采的矿产,也要向国土部矿业司进行报备。”

因为按照大明律的规定,大明山川矿藏的收入应该是归皇帝内帑的,用于皇族的用度开销。

而且开矿容易聚集大量的青壮男子,开矿者之间互相争夺矿产,容易酿出事来,矿工矿徒历代爆发起义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民间开矿一般监管的比较严。

随后刘衍对张耒说道:“今后张尚书便要兼管农事和矿业了,所以要尽快了解大明各地矿藏情况,派人核实各地的开矿情况,并且要尽快拿出一套矿税的收取细则来,每一种矿产都要有相应的税率。今后矿税这块,便由国土部负责收取,移交财政部。”

不过参谋部尚书陈新甲还是有些担心,说道:“阁老,开矿之事重大,如果天下矿藏开的多了,势必会造成矿徒聚集,也会让不少豪强趁机暴富,到时候地方上遍布豪强,对朝廷、对百姓都是隐患。”

不过刘衍却并不是很担心,因为以目前大明的发展前景看,即便有人纠集矿工闹事,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镇压。

刘衍点头赞同,不过却说道:“所以朝廷要加强兼管,地方上的大户可以开矿,可是产量、用工情况等都要年年向朝廷报备,由当地衙门进行兼管,矿税也要按时缴纳,要保证矿工的安全和收入等等。这方面,国土部要制定严格的规定,决不能放松。”

可是那些东林党人背地里却有不少人在偷偷开矿,一面不让朝廷收矿税,一面自己暗地里赚了个盆满钵满,将无耻之徒演绎得淋漓尽致。

言归正传,此番刘衍准备开矿禁,当然不是直接放开,任由民间自行开矿,而是要制定详细的管理法度,有条件、有限度的开放矿禁,以增加各种矿藏的产量,增加朝廷的矿税收入。

不过刘衍还是正式向崇祯帝禀报了此事,并且承诺,每年朝廷会拿出矿税的两成,由大明皇室支配。

“下一个议题,便是开矿禁!”

“金、银、铜、铁四类矿产,民间依然不得开采,只能由商务部组建的矿业商社投资开采。”

张耒手中的权柄又增加了一大项,顿时喜笑颜开,当即抱拳领命。

其实崇祯帝心中也是明白,就算自己不同意又能如何,如今大明国政全在刘衍一人手中,自己这个皇帝也是被刘衍举起来的,根本没有什么话语权。

如今刘衍每遇大事还能禀报自己一番,收了矿税还能想着分给自己一点,崇祯帝还能说什么?又敢说什么?

不过为了显示皇帝的威严,崇祯帝顿了顿,还是说道:“即便开了矿禁,朝廷也要杜绝豪强聚集矿徒之事,否则李自成之祸便是前车之鉴!”

刘衍自然答应不提。

从御书房出来,刘衍朝着午门走去,此时的天气还很是寒冷,刘衍呼吸着清凉的空气,只觉得心中舒爽无比,暗道:“如今朝中之事大多尘埃落定,是时候准备动身前往福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