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决战之前(2 / 2)

明末大军阀 东仙轩辕 3503 字 2024-02-24

数百门火炮如何与明军一万多门火炮对射?

一想到这里,多尔衮的心中就翻腾不已。

刘衍说道:“朝廷各地的赋税还在不断收缴,后续内阁也会全力供应辽东战场的,所以时间上会有些富裕,但不会太多,咱们还是尽量抓紧时间攻城为好。”

“希望此战一切顺利!”

“是!”

“我就不信,明军能长时间的耗下去!”

这个满人乡兵名叫哈喇格,就是此前战死的色楞的表哥,满州镶蓝旗人,此时被上官部署在这里防御,手中还分到了一杆鸟铳,不过却是拖着长长火绳的老旧鸟铳。

随后李定国举起千里镜望向了远处的沈阳城,数里的距离虽然看不清城墙上的细节,可是也能能看到城墙上密密麻麻的人影,看来清军那边也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其实刘衍是明白的,按照后世的说法,现在的大明依然处于小冰河期,气候极其不正常,天灾不断、夏热冬冷更是家常便饭,直到十几、二十年后,这样的大环境才会有所改变。

随着一道道命令下达,明军各部之间开始出现大量的夜不收策马传令,各部的训导官、镇抚官也开始率部出动,在各部军阵中鼓舞士气、严查军法军纪,大战之前的紧张气氛顿时弥漫开来。

此时看着咒骂老天的陈勋,刘衍说道:“西北赈灾是大事,如今虽然有新政打底,西北各地的百姓都喘上了一口气,可是毕竟被流贼荼毒太深,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的百姓还是太贫苦了,如果朝廷的赈济不及时,难保不会再出乱子,所以对于内阁的做法,本公是认可的,辽东战场也的确到了速战速决的时候了。”

陈勋顿时来了精神,问道:“那我军何时正式进攻?”

“命令国防军

“命令前线炮阵加快速度,半个时辰之内必须部署完毕,做好开火的准备。”

“是。”

而在沈阳城东面,李定国正在一遍一遍的确定各部的情况,将东面各军的部署全部到位。

此时多铎也只能寄希望于大明的财力支撑不了多久,希望坚持一段时间,刘衍就会主动撤军了。

陈勋点头便是赞同,随后便说道:“阁老,如今内阁削减军费后,我军的作战时间从六个月缩减为三个月,而开战以来就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也就是说,我军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拿下沈阳城,平定辽东各地了,这个时间太紧迫了!”

陈勋眉头紧锁,说道:“只是各部将士的伤亡势必会增大,如果能够继续围城的话,这些伤亡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

多尔衮微微叹息,虽然自己将主力大军从辽河一带的明军包围圈撤了出来,可是损失却是非常大的,不但放弃了大量的钱粮,军中的战马和火炮也遗弃了众多,造成如今军中火炮只有数百门的尴尬境地。

而郑芝龙还接到消息,统领国防军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的明末时期灾祸那么多,几乎年年都有几十年不遇、甚至是百年不遇的灾害发生,而满清窃占华夏后,灾祸就明显少了许多。后世的一些遗老遗少和包衣奴才们还叫嚣着,说是什么大清仁德施以仁政、大清的执政能力远胜于大明,都是屁话!

刘衍随后来到位于国防军

当然这也只是小心而已,实际上明军各部的军阵距离沈阳城有七、八里的距离,清军部署在城墙上的数百门火炮根本打不到这边。

“可是在接到内阁的这份急报后,本公就不得不更改了想法,定下了全面围攻的方略。因为现在朝廷已经被迫从军费中抽调了部分钱粮,用于西北三省的赈灾之用,满清拖不起,我军同样也拖不起了!”

“不知道色楞现在怎么样了。”

在沈阳城的北面,郑芝龙也正在发号施令,按照刘衍的方略将北面的国防军

观望了一会儿,以哈喇格的眼力根本看不出什么来,只能依稀看到西面无数的明军旌旗,听到不时从西面传来的明军呐喊声,感受着明军那一往无前的气势,哈喇格不由得心头一紧,不明白明军怎么就突然变得如此强横了,由此也开始担心起自己这个表弟来,却想不到色楞已经变成了壕沟里的一滩碎肉。

突然,西面传来滚滚战鼓声,好像是从天边炸响了雷声一般,让防线各处的清军躁动不已。

哈喇格也是紧张的望去,只见前方三道防线内的兵丁更是躁动,各部将领都在怒声斥责着,极力稳定各部的军心。

此时哈喇格紧紧的握住手中的鸟铳,又检查了一遍是否已经填装无误,然后慢慢的蹲了下来,靠在矮墙底部,暗道:“明军就要进攻了,我会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