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面对突然落于人后的局面,美国人现在的逻辑大概率不太正常……
“你说的没错……如果继续这么调查下去,等到大家重新冷静下来,最后大概率还是不了了之。”
常浩南当然不会知道,大洋彼岸的那位同行曾经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只是继续照常推论:
“但我们可以制造一个更符合美国人认知的故事剧情……比如,x51a的两次试飞失败的数据帮了大忙,我们逆向分析了这两次测试的飞行轨迹和末端失稳特征,再结合钱老先生留下的理论框架,终于找到了乘波体压缩气流的正确计算方法。”
办公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一段时间过后,李忠毅双眼微微眯起:
“意思是……蒋干盗书”
“正是。”
常浩南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个加密硬盘,插入办公桌上的电脑:
“我们当然没有借鉴任何参照物,但实际上,根据对x51a第一次失败测试数据的还原分析,结合409号艇偶然捞回来的那块碎片,我已经基本推测出了他们进气道和燃烧室设计的部分结构特征。”
屏幕上显示出复杂的空气动力学模型和数学公式。
李忠毅虽然不是技术专家,但毕竟长期在国防科技系统工作,在跳过中间的全部过程之后,还是很快理解了这些数据的大致含义。
“这些可都是x51a项目的核心机密……”
李忠毅倒吸一口冷气:
“如果美国人知道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些……”
“他们会坚信内部出了高级别的暗线。”
常浩南接过话头:
“而且这个暗线不仅泄露情报,还在故意阻碍研发进度——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他们的x51a还在测试阶段就屡屡失败。“
李忠毅霍地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皮鞋在地毯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很有意思的计划,而且似乎也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只是如果操作不当,比如我们的行为过于刻意的话,反而会让美国人放弃怀疑。”
“所以关键在于信息的传递方式。”
常浩南调出另一组经过伪装的数据,这样即便美国人不上当,也不至于真的帮助对方解决问题:
“不能直接泄露给美国情报机构,最好是通过某些渠道,让他们'偶然'获得这些信息。“
李忠毅突然停下脚步:
“下星期有个俄罗斯代表团要来,讨论涉及到包括超高速空气动力在内多个领域的产业合作问题,原计划只是初步接触,带他们简单参观一些非核心设施,再开几场交流会就了事,但……“
常浩南皱眉思索:
“俄国人既对美国有足够的情报兴趣,又有足够的技术能力理解这些信息的价值……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对美国人不是单向透明,在这种事情上没有英国或者德国那么好用,很可能折腾半天,消息最后停在莫斯科……或者经过很久之后才到华盛顿,错过最重要的时间窗口。”
但李忠毅显然不这么认为:
“因为是产业合作议题,所以他们的代表团里不仅有军队高层和技术人员,还包括商务和外贸口……”
商贸领域在多数情况下都四面漏风,根本不是个能长时间保住秘密的地方,这点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一样。
“安排他们来怀柔科学城的超高速风洞实验室……当然只是结构主体,不包括测试间和控制室。”
常浩南迅速提议道:
“我会亲自负责接待,在技术交流过程中‘无意’透露出我们对x51a的分析。“
李忠毅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走到窗前,注视着远处被夕阳染成橘红色的天际线,显然是在评估其中的风险。
“这个计划需要上级批准。”
他最终给出了判断:
“但操作上应该可行,我会立即向首长汇报。”
常浩南点点头,开始收拾桌上的资料。
他知道,一旦计划获批,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情报战就将正式打响,而这场战争的武器不是子弹和导弹,而是精心设计的技术细节和真假难辨的信息碎片。
“对了。”李忠毅突然转身,好奇地问道:
“你真的知道美国人x51a失败的原因”
“基本上吧……”
常浩南嘴上这么说着,但语气里却充满了自信:
“我们对比过所有可能的模型,他们选择的计算路径在理论层面就存在缺陷,除非推倒重来,否则x51a……或者其它任何使用乘波体结构的飞行器,都永远无法稳定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