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官府发布告示,里长就帮忙传达命令。比如这次孙山插秧礼,里家需要协助官府督促春耕生产。比如帮助官府捉拿流氓,恶贼。还需要协助官府服役事宜。
兴修水利也要里长主持等等。
里长相当于镇长,需要协助官府做的事很多,但也是当地德高望重之人,有不少“私权”。
比如里长管辖下百姓的婚姻纠纷,田地房屋纠纷,打架斗殴等都由他们裁决。
如果不经过里老的合议裁决,直接到官府状告,就算是越级告状了。
百姓一旦越级状告,里长还有权先“不问虚实,先将告状人杖六十。”
除了有里甲制,还有乡约制。
所谓乡约制,就由地方士绅或官员发起,以村社或乡里为单位设立。通过道德教化来维护社会秩序和风俗习惯。
乡长还承担了一定社会责任。例如,调解民间纠纷、维持治安、组织乡民进行修路铺桥兴修水利等等。
县以下单位因为有里长和乡长的存在,大大地减少官府的管理任务。
里长和乡长管辖下的村民,想要跑到衙门“找事”得必须过里长和乡长这一关。
因为秉持“家丑不外扬”的原则,村民想越级到衙门,几乎不可能。
除非是那种“死人及冧楼”的大事,才有鱼死网破的勇气到衙门这边求主持公道。
里长制和乡长制,大大地给村民束缚,同时也大大地减轻衙门管理的负担。
所以能呈现给孙山的事件少之又少。
这几个月,沅陆县缺知县,也丝毫不影响整个沅陆管辖下的百姓按部就班的生活。
孙山仔细查看沅陆县的人口,大约有5万人,约有1万户(每户约5个人),人口不多也不少。
一般北方县的人口少,南方县的人口多。小县有的2万人不足,大县也不会超过10万人。
沅陆县是个中等县,5万的人口也在合理范围。
当然其中有不少村民为了不交人头税,会隐蔽一些人口。
乡绅地主爷会隐藏一些佃农来抗税。
加上沅陆山多平地少,整个县城处于延绵的大山之中,必然有不少山民或者流民,这些人口也不会登记在册。
沅陆县应该会超过5万人。
在孙山的概念里,一个县5万人是真的很少,真正的地广人稀。
只不过沅陆的地是山地,在大山深处这里有一个村子,那里有一个村长,稀稀疏疏,显得人迹罕见。
孙山想了想,来到沅陆,就该为当地百姓谋福祉。
如果当官不做事,还不如回家种番薯。
干一行爱一行,孙山既然选择走官途,得要热爱这一行业,并且在这一行发光发达。
好一个地方官,得必须了解管辖下的真实情况。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发展沅陆。
于是孙山决定趁着闲来无事之际,先把沅陆县逛一圈,看一看管辖下的真实沅陆。
还要亲自拜访当地的村民,顺便挖掘当地的特色,打造不一样的沅陆。
如果啥特产特色都没有,那么再想其他法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