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众多小型房地产公司束手无策。它们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继续开发楼盘,无奈之下,只能黯然宣布破产倒闭。这些小型房地产公司的倒闭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在香江房地产市场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随着众多小型房地产公司的破产,香江的房地产市场如坠冰窖,迅速步入低潮。原本炙手可热的房价也开始应声下跌,购房者们持币观望,市场交易活跃度骤降。
拥有巨额财富的娄炳成,目光如炬地盯着不断下跌的房地产市场。他深知这是一个绝佳的投资机会,于是毫不犹豫地果断出手。
娄炳成开始大量低价收购那些破产的房地产公司手中的地块和楼盘。他的资金雄厚,让他在这场收购战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与此同时,娄炳成早已与恒.生银行的何善衡私下沟通好。他明确要求恒.生银行,绝对不能向那些企图从银行贷款来投资房地产的投机者发放贷款。
这一举措直接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购买者数量大幅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低迷。不仅如此,为了彻底压低香江房地产的价格,娄炳成还高调地宣布了一个惊人的计划。
他表示将在新界购买一大块土地,并在这块土地上建造一大批楼房。而更令人瞩目的是,这些楼房建成后,他将以成本价出售给他名下的工人,以解决他们住房紧张的问题。
这个消息一经公布,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香江房地产市场引发了轩然大波。这无疑是压垮香江房地产的最后一根稻草,市场信心瞬间崩溃。
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土地价格,在这一消息的冲击下,直接应声又下跌了三分之一。于是娄炳成以非常低的价格收购大量的土地。
对于购入的土地,娄炳成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将其开发成楼盘,但他并没有选择传统的出售方式,而是另辟蹊径,直接将这些房产紧握在手中,转而对外出租。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房产,娄炳成干脆成立了一家专业的物业公司。这家物业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他管理房屋,并负责向租客收取租金。
不仅如此,为了提升自已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娄炳成特别叮嘱物业公司,在房屋对外出租时,要将出租价格定得比市场行情低10%。而且,在租客的选择上,要优先考虑那些家中住房紧张、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民众。
在租金支付方式上,娄炳成也给予了租户极大的便利。只要是在恒.生银行开户的租户,除了无需支付房屋押金外,还可以选择按月支付房租,而不必像其他房东那样要求一下子支付三个月的租金。
此外,娄炳成还充分利用了自已控股的香江电灯公司的资源优势,与该公司联手降低了租户们的电费价格。
与此同时,娄炳成在深入了解香江的教育状况后,惊讶地发现这里竟然没有针对儿童的免费义务教育。
面对这一现状,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在开发楼盘时,特意划出一部分土地用于建设学校。
为了确保这些学校能够顺利运营并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娄炳成毫不犹豫地拿出了1000万港币,成立了香江华兴儿童教育基金会。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担任该基金会的会长,以实际行动展现出对儿童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责任感。
然而,娄炳成并未满足于此。他深知一个教育基金会要想长期稳定地运行下去并非易事,因此他进一步宣布,将华兴集团每年净利润的5%捐赠给香江华兴儿童教育基金会,以此为基金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在他开发的8个楼盘中,娄炳成成功兴建了7所小学,这一举动每年能够解决3000名儿童的入学难题,为众多孩子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这些小学的建设过程中,娄炳成展现出了对教育质量的严格要求。他不仅亲自查看了香江目前小学所使用的教材,还对手下人提供的教会创办小学的教材进行了仔细审查。
当他发现这些教材中夹杂着一些西方的教会思想时,他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果断派人前往龙国,将龙国教育部编制的小学教材带回了香江,他要在自已的小学里面推广龙国小学教材。
通过这一系列对租户的优惠措施,娄炳成不仅赢得了租户们的好评和信任,也让他在香江社会获得巨大的声望。
由于对娄炳成的高度信任,许多无力购房的普通香江人在租房时,往往会将娄炳成的房屋列为首选。这种信任不仅源于娄炳成良好的口碑和信誉,更因为他一直以来所展现出的诚信和责任感。
正因为如此,娄炳成名下的房屋很快就被众多租客抢购一空。房屋的顺利出租为娄炳成带来了每月稳定的现金流,这成为他进一步发展事业的重要资金来源。
娄炳成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决定将这些房屋抵押给恒.生银行,以获取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投资。银行方面自然对娄炳成自然是大开绿灯,欣然同意为他提供大量贷款。
有了这笔资金,娄炳成毫不犹豫地将其再次投入到房地产领域,购买更多的土地,建设更多房产。他深知房地产市场的潜力巨大,只要把握好时机,就能实现财富的快速积累。
就这样,娄炳成通过不断地抵押房屋、获取贷款、再投资,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滚雪球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名下的房屋数量如滚雪球般不断增长。
到了1968年,娄炳成已经拥有了惊人的4万套房屋!这意味着全香江有5%的人口都居住在他的房子里,这个数字令人瞠目结舌。
娄炳成房地产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他个人带来了巨额财富,还对恒.生银行和香江电灯公司的业务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恒.生银行因为娄炳成的贷款业务而获得了可观的利息收入,而香江电灯公司则因为大量房屋的建设扩大供电市场,从而促进了其业务的增长。
随着供电市场的持续扩大,香江电灯公司终于摆脱了以前发展的颓势,成为了能和中华电力公司并驾齐驱的供电公司,而不再是原本历史中中华电力公司打压得只能龟缩在香江岛的那副模样。
特别是对于恒.生银行来说,这一点尤为关键。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那些在恒.生银行开户的租户们,恒.生银行决定采取一项重大举措——直接在娄炳成所开发的楼盘附近开设分行。
这一决策的实施,使得恒.生银行的分行数量迅速增长。原本只有区区13家分行的恒.生银行,如今如雨后春笋般在香江各地涌现,短短时间内便发展到了64家之多!
这一惊人的扩张速度,让恒.生银行一举成为全香江拥有银行网点最多的银行。银行网点的增多不仅给客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产生了积极的反馈效应。
更多的香江居民因为这种便利性,而选择在恒.生银行开设账户。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得恒.生银行的业务蒸蒸日上。
恒.生银行凭借其众多的银行网点以及与童真百货一样的卓越服务品质,在银行业中脱颖而出。
到了1970年,恒.生银行的零售业务在全香江银行零售业中的占比更是突破了50%,高达52.8%!这一里程碑式的数据,标志着恒.生银行在香江银行业中的统治地位已然确立,无可撼动。
恒.生银行不仅在香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在暹罗开设的分行也同样表现出色。这主要得益于暹罗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以及暹罗橡胶产业的蓬勃兴起所带来的强大带动作用。
鉴于在暹罗的成功经验,恒.生银行董事会经过深思熟虑后,毅然决定在暹罗的邻国马来亚开设分行。
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拓展恒.生银行在东南亚地区的业务版图,增强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并努力使其早日成为东南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银行之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恒.生银行并没有选择在千岛之国开设分行。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千岛之国在1965年9月30日爆发了针对华人的动乱。考虑到银行职员的人身安全问题,恒.生银行最终放弃了在千岛之国开设分行的计划。
娄炳成在香江房地产的成功,不意味着其他进入房地产的香江商人也获得了成功。
从1958年开始投资房地产的李某诚,原本在1965年后靠着跟恒.生银行的良好关系,从恒.生银行借出了大量贷款,囤积了大量的土地,从而实现了未来的飞黄腾达。
结果在娄炳成影响下,李某诚的房地产公司没能从恒.生银行获得大量的贷款,没有充足资金的李某诚无法再像原本历史中那样囤积大量廉价土地,到70年代时最终消散在香江房地产发展大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