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5章 新的华夏绩效学理论(1 / 2)

漠南的王中孚,或者说王重阳,现在对皇帝陛下交给他的任务,愈发有了清晰的认识。

其实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对周边蛮夷一直都在努力地进行着各种教化和同化,只是这个过程太缓慢了,而且其中多有反复。

固然有被彻底教化了的异族,比如汉武帝时有匈奴休屠王子金日磾,比如唐朝那一大堆胡人将领,但也有受了汉人教化、反过来领导族人对抗中原的人物,更有北齐时期那样汉人鲜卑化的现象。

中原王朝一贯推行的教化,实际上是强迫异族研习儒家文化,用周礼来自我约束,从而在行为和思维上表现出与汉人的一致。

王伦不反对这种方法,但他觉得过程太缓慢了,而且儒家思想根植于汉人传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民族的游牧渔猎文化并不总是兼容的。

所以王伦曾经与王重阳讨论过地理决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决定文化思维的论点,在漠南奔走了数年,王重阳愈发支持皇帝的这个观点。

不但是他,就连在漠南传教的诸多道士们也意识到这个观点的正确性,毕竟道士群体从来都是华夏学历最高、哲学思维最强的那一批人。

故而在王重阳的主持下,漠南传教的道教诸流派,不断改革科仪,渐渐有了融合的趋势。

作为学霸,王重阳也逐渐理解了皇帝陛下究竟让他做什么,那就是效仿高颍提出的“印度学”,或者说被皇帝陛下戏称为“婆罗门赢学”的逻辑循环,提出一套属于华夏传统的循环式理论。

王重阳便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或者说他直接从源头动手,结合华夏的神话、历史,并在道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宗教式的理论。

盘古开天辟地、身化万物前一气化三清、女娲造人,一直到三皇五帝,人文始祖就此从轩辕黄帝为一切的开始。

轩辕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各自分封至天下,汉人就是黄帝嫡长子挚的后代,而契丹人则被认定为黄帝次子昌意的后代,昌意有个儿子韩流,被封在北野,就是女真人的祖先。

黄帝生禺号,禺号生禺京,禺京被封在北海,就是草原诸部落的祖先。

至于炎帝,则被认定为三皇太昊氏伏羲的后代,与黄帝是亲兄弟,并且有十二个儿子。

如此一来,华夏周边诸族,都被认定为了炎黄二帝的子孙后代,在神话宗教体系中,汉人就是嫡长子,其余异族则是次子、堂兄一般的存在。

王重阳并没有完全罗列黄帝二十五子、炎帝十二子的所有名字,他觉得凡被华夏征服的异族,将来都可以被算作某个儿子的后代,向上追溯的话,都是被女娲造出来的。

如此一来,代表中原王朝的汉人,就有了一个更加缥缈虚幻的法理,对周边诸国进行管辖和统治。

这一点是王伦的意见,因为王伦记得基督教等耶路撒冷系的宗教,比如《旧约》中就明确记载了,西方上帝耶和华造人,仅仅只是造了犹太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