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鹰嘴崖的防线(2 / 2)

拂晓时分,队伍回到野狼谷,陆阳站在车旁,望着缴获的粮食,低声道:“老王,这回咱们又多撑几天。”他点燃一支烟,吐出一口烟雾,眼中燃起烈焰。

老黑走过来,低声道:“鬼子又得气疯了。”

“气疯好。”陆阳冷笑,“他们越乱,咱们越有机会。”他转头望向远方,“下一场,咱们再干票大的。”这片土地的天,他要守到最后。

篝火渐熄,天边泛起鱼白。陆阳坐在一块青石上,左肩的伤口被烈酒灼烧后重新包扎,绷带下渗出的血迹已经干涸。他叼着半截烟,目光扫过山谷中疲惫却亢奋的游击队员。铁炉镇一役,他们炸毁了日军仓库,断了铁路线,缴获的粮食足够支撑半月。但代价是两名队员永远留在了那片火海。

老黑蹲在一旁磨刀,刀刃在石头上刮出刺耳的声响。“陆阳,斥候回报,鬼子从老熊坡调了一个中队,正往野狼谷方向搜山。”他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咱们的伤员太多,硬拼不是办法。”

陆阳吐出一口烟,烟雾在寒风中迅速消散。“不硬拼。”他掐灭烟头,声音低沉,“鬼子想扫荡,我们就让他们扑个空。”他展开那张粗糙的地图,指尖点在野狼谷东北侧的一条隐蔽山路上。“从这里绕到他们背后,端了老熊坡的临时指挥所。”

猴子凑过来,手里攥着一把新缴获的日军匕首:“陆哥,我刚从俘虏嘴里撬出点东西——老熊坡的指挥所里有个电台,密码本就在鬼子中队长手里。要是能搞到……”

陆阳眼睛一眯。密码本意味着能截获日军通讯,甚至伪造命令。他冷笑一声:“那就更得去了。”

夜幕降临,游击队悄然行动。伤员留在山谷深处的洞穴中,由老乡照料。陆阳带着二十名精锐,沿山路迂回。左肩的伤让他每走一步都像针扎,但他硬是没吭一声。老黑几次想劝他留下,都被他冷眼瞪了回去。

山路狭窄,一侧是峭壁,另一侧是深涧。队伍无声前行,只有偶尔的碎石滚落声打破寂静。远处,日军的火把连成一条蜿蜒的长龙,正朝野狼谷推进。

“陆哥,前面有哨卡。”猴子压低声音,指着山路拐角处的火光。两名日军哨兵站在简易路障旁,身后是一挺轻机枪。

陆阳打了个手势,队伍立刻隐蔽。他从腰间摸出“青龙”,枪管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老黑,你带人从侧面摸过去,干掉机枪手。猴子,跟我解决哨兵。”

老黑点头,带着三名队员悄无声息地潜向侧翼。陆阳和猴子则借着岩石阴影靠近路障。哨兵正打着哈欠,丝毫没察觉死神的逼近。

“动手!”

陆阳的“青龙”几乎无声地击发,一名哨兵眉心绽血,仰面倒下。猴子如鬼魅般扑出,匕首精准割开另一人的喉咙。与此同时,老黑那边传来一声闷响,机枪手被拧断了脖子。

路障清除,队伍继续前进。一小时后,他们抵达老熊坡外围。日军的临时指挥所设在一座废弃的庙宇内,门口停着两辆摩托车,隐约能听到电台的滴滴声。

陆阳伏在草丛中,仔细观察。指挥所灯火通明,窗户映出几个晃动的身影,其中一人正对着话筒咆哮,显然是中队长。

“老黑,带人摸掉外围巡逻。猴子,你和我进去。”陆阳低声部署,“记住,密码本优先,电台能带就带,带不走就炸了。”

巡逻的日军士兵刚转过墙角,就被老黑的人拖进阴影,匕首捅进心窝。陆阳和猴子趁机翻墙入院,贴着墙根靠近正厅。

厅内,中队长正对着地图发火:“八嘎!野狼谷的游击队必须消灭!明天天亮前,我要看到他们的尸体!”一旁的通讯兵低头记录,桌上放着一本黑色封皮的册子——密码本。

陆阳对猴子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悄悄绕到后窗。他则一脚踹开前门,“青龙”连发三枪,中队长和两名卫兵应声倒地。通讯兵刚要拔枪,猴子的匕首已经抵在他咽喉上:“别动!”

“密码本,电台,带走。”陆阳冷声命令,同时扫视桌上的文件。一份标着“绝密”的行动计划引起他的注意——日军准备三日后轰炸附近的李家村,逼迫游击队现身。

“妈的……”陆阳攥紧文件,眼中杀意凛然。他抓起桌上的煤油灯,砸向墙角堆放的弹药箱。“撤!”

队伍冲出庙宇的瞬间,身后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火光冲天,指挥所化为废墟。远处,日军搜山的部队被爆炸惊动,火把纷纷转向老熊坡。

“陆哥,密码本到手了!”猴子兴奋地挥舞着那本黑册子。

陆阳点头,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回野狼谷。接下来,该让鬼子听听‘自己人’的命令了。”

黎明时分,游击队安全返回。陆阳顾不上休息,立刻让懂日语的队员破译密码本。很快,他们截获了一条关键电文:

“第3中队:按原计划于0700时轰炸李家村,务必全歼游击队。——联队指挥部”

老黑啐了一口:“狗日的,想逼我们出去送死!”

陆阳却笑了。他拿起笔,在电报纸上写下新的命令:

“第3中队:游击队已向东南方向逃窜,立即追击。轰炸取消。——联队指挥部”

猴子瞪大眼睛:“陆哥,这能行?”

“密码是真的,呼号也是真的。”陆阳将电文交给通讯兵,“发出去。”

一小时后,日军第3中队果然撤离李家村,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疾行。而游击队趁机转移伤员,补充物资,为下一场战斗养精蓄锐。

陆阳站在山顶,望着远处日军混乱的队形,点燃一支烟。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锐利如刀。

“这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