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急缓之间(2 / 2)

“那刘备若是要自立为帝,我们该支持还是反对,还是另外寻找宗室继承汉统?但另外继承汉统的人,又会如何看待我们,天下会如何看待我们?”

蒋琬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我们真要是打着给汉献帝报仇的旗帜,非要说是曹丕害死了刘协,去了许都,击败了刘协,后面一大堆政治立场问题,会困住自己。

在蒋琬看来,现在曹操死了,皇帝死了,天下大乱已成定局,现在跑去重立中央,是把自己放在火上烤,把自己放入利益争斗的漩涡中心,得不偿失。

而这,也是正是士颂犹豫所在。

士颂没有说什么,只是向着蒋琬点了点头。

贾诩明白了士颂的意思,便继续说出了另外一个选择。

“那么,便是中庸之策:我们继续围攻宛城,以待许都战事之结果,同时加紧拿下武关,掌握荆襄和司隶之间的通路。”

“若刘备胜,我们可先用极端手法拿下宛城,进而主力出武关,占据司隶,之后可北上定河东,西向夺雍凉,占据形胜之地,成强秦之实。”

“而后自西向东,取河北,夺中原,抵定天下。”

“若曹丕胜,我们可紧守武关,堵住曹魏关中方向再次来援的可能。”

“同时让开鲁阳一线的防线,继续以宛城里的曹仁和十万曹军为诱饵,引曹丕来援,他不可能不来。”

“那时候,破曹丕之后,再下宛城,进而大军直接东进中原,进而北上取河北诸地。”

“若是主公占据交州,益州,荆州,兖州,豫州,冀州,徐州,青州,和司隶,并州。后面平定天下,只需逐步蚕食即可。”

随后,贾诩的脸上露出了玩味的神情。

继续说道:“当然,若是主公想要更加稳妥,也可用最缓之策:先攻武关,而后与曹丕议和,让他交出司隶和豫州诸地,我们便放曹仁带着部队返回北面。”

“之后,我们继续休养生息,将荆北,司隶和豫州发展起来,而后西进占据雍凉,以发展骑兵。”

“可坐看刘备,曹丕,孙权之争,同时扶持辽东公孙康,青州臧霸等人,甚至各地之乱匪。只要他们战乱不休,我们这边却安定发展。再过五年,关东诸侯,可不战而下。”

听完这话,士颂嘿嘿一笑,说道:“这五年,也需要我们这边没有任何变故,能按规划前行方可。”

“当年董卓焚了洛阳西迁长安,想的也是让关东诸侯,自己打生打死吧。”

贾诩听令士颂略带调侃的话术,也毫不在意,说道:“董卓当年残暴奢侈,乱杀无辜,自以为强权在手,天下莫可敌,最终却被王允算计,也算是自己作死。”

“不过,也可成为我等后来人的反面示警,只要与其相反,便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士颂知道这是贾诩在借着董卓的灭亡,来劝自己,想要让他不要和董卓一样,暴虐到极致。

但即便是贾诩也知道,士颂和董卓还是有区别的。

对敌人,他们都残暴到了极致,甚至可以说士颂甚至比董卓还要残暴,至少董卓没事不会去掘敌人的祖坟,把敌人的先祖挫骨扬灰。

但士颂的爱民之心,甚至可以说是比刘备都不遑多让。

不论是新法新政,还是废除奴仆,又或者是灭了豪强世家之后,将他们的土地田产分给普通农民,玩土地改革。

还有,更是通过科举制度,给了底层读书人一个上迁阶层,改变命运的机会。

所以说士颂手下,有着大批的寒门乃至于是庶民,仆从,甚至从前的奴隶,亦或者蛮族将领出身的人,他都可以一视同仁的任用之。

这些人,也的确没有辜负士颂的期待,在军事和政务方面,都有人才冒出,成为了楚国的核心支撑人物。

更直接更明显的,则是随着科举和武举的普及,有大批的贫困出身子弟靠着士颂走上了统治阶层,这些人都和士颂死死绑在一起。

而且不用士颂吩咐,这些人本身就和从前的门阀世家对立,本就想方设法的想要根除从前的世家大族。

士颂的必杀令名单一出,这些人更是出师有名,反正他们出手再如何狠毒,都有士颂背锅。

而士颂,也很愿意背上这个杀灭门阀世家的大锅。

士颂微微一笑,说道:“其实文和先生知道,我定然是不会选择率军去支援刘备,也定然不想在赤壁大胜,曹操已死的情况下,仅仅是夺回荆州和汉中,就开始再一轮的休养生息。”

“破宛城,下武关,全复荆州之后,不论如何,我都会北上夺下司隶。”

“至于后面是东向攻略中原之地,还是向北去并州,夺黄河东岸地区,皆看当时具体情形而定。”

而后,士颂顿了顿,笑道:“至于文和先生劝我不要把一些门阀大族逼得太急,让他们起了死战之心,拼死也要站到我的对立面去,进而影响我鼎定天下的推行。”

“这点上,我不会妥协,他们这些人即便会给我带来一些麻烦,但我必杀这些人。”

“天下的财富,资源,绝大多数都掌握在这些人手中。”

“只要杀了这些人,他们手中的资源和财富流入社会之上,便可以让绝大多数的人,获得更好的生活。”

“死几个家族的人,可以让千千万万个家族的人得活,即便是这几个家族的人,是什么狗屁功勋之后,那他们也该死!”

最后,仿佛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样。

士颂说道:“所以,我选择当急便急,当缓便缓。急切之间,可攻武关,下宛城,我便急攻拿下。”

“灭世家大族,需缓步推进,那我就缓步推进,攻克一城一县之后,便灭一家一族,活着的人跑了,我便挖他家祖坟,把他们家先祖挫骨扬灰,分了他们家的田和宅子。直到把这几家人杀光为止。”

“这些人,杀不完的,即便是杀完一批,后面主公麾下又出现了这些大门阀世家,又该如何?”贾诩终于是忍不住,出声问道。

“我不知道,我现在三十多岁,以我的地位来看,再活个五六十年应该不难。”

“我活着的这段时间,我看不惯的世家大族,欺凌百姓,忘本之族。我便灭之。”

“至于我百年之后的事,我只要留下我的思想和做法,供后世参考即可。后世之人,如何选取,自是他们之事,与我何干?千百年后的事,我管不了那么多。”

士颂的这个回答,倒是让贾诩愣住了。

但从他的经历和角度来看,士颂的话,还真没有问题,是他认为最现实的选择。

这次军议之后,士颂便做出了强攻武关,夺下宛城的决定。

之后,便是根据中原动乱的发展,再来调整自己的攻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