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鲁肃劝孙权联合刘备,对抗曹操时,最打动孙权的一句话。
便是“谁都可以降曹,但只有主公你,不能降曹。”
这句话,在西凉群雄这里,格外有市场。
西凉群雄,本来就是大大小小的军阀首领,部落头子。
他们每个人的身份,都和当年的孙权一样,是自家部落和势力的主公。
投降士颂,他们将会被士颂当做吉祥物关起来。
按照楚国的新法,他们得到的待遇,要么就是个普通闲职官吏,要么就是带着一群不忠心于自己的人,去为士颂的天下,沙场搏命。
这些,都是他们不愿意接受的。
而且最大的落差,就是西凉这边,受到羌胡影响,从来都是蓄奴的。
若是真的归顺士颂,他们以后,就和他们的那些奴隶,是平起平坐的身份。
这对于他们这种当习惯了当人上人,习惯了享受各种特权的人,这种落差,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
周不疑见自己的话有了作用。
当然继续“好心”地站在西凉群雄这边,为他们的利益,继续分析。
“士楚这边,派蒋干去冀城,必定是想要以陇右为突破口。”
“先占据陇右,在雍凉有立足之地。而后逐步向西,金城郡,武威郡,一处一处,逐步蚕食。以他占据半壁江山的实力,这是他定雍凉,最好的策略。”
“若是西凉群雄,还是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则必然为士颂,各个击破。”
这些话说完,现场西凉诸军阀头目,都在暗自思量。
从他们得到的情报来看,自己投降士颂,多半不会有好下场。
但若是不投降士颂,楚军来了,他们还真就拦不住。
唯一的生路,还真就是联合起来。
这时,韩遂终于发话了。
“若是依你而言,我们西凉群雄,自己联合起来即可。等到士颂来攻,我们自行联合防御就是,你们曹魏,又能帮我们什么呢?”
周不疑心里一喜,知道这是鱼,在试探鱼饵。
“既然联合起来,西凉群雄,少说有十万雄兵,若是再集合羌胡,还有陇右之兵。甚至可以达到十五万之多。”
“士颂的楚国,看似地盘广大,但东面要防刘备,孙权,南边还要留下军队,压服蛮夷。能调动出来,向北压制关中的军队,也不过十万战兵,十万辅兵而已。”
“而且前不久,他在关中,和我曹魏周旋许久。在我曹魏司马大都督的指挥下,有十多万楚军被消灭,后面在函谷关,被季汉丞相诸葛亮算计,又损兵折将。”
“现在士颂,一面和诸葛亮修好,一面集中力量,防着我曹魏。此时,正是他士颂力量虚弱之时。”
“若是行动迅速,二位大王集合雍凉之精锐,以十五万大军,杀入关中,楚军必败!”
马腾轻哼一声,把玩起手上,从西域弄回来的玉扳指。
“杀入关中,主动挑起和士颂的战争,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
既然是马腾发问,周不疑知道,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了。
“好处有三。”
“其一,雍凉和楚之间,必有一战。要么在关中打,要么在凉州打。若是西凉铁骑,杀入关中,可类比于放牧于关中,就粮于敌,掌握战场主动。避免雍凉百姓牧民,被战事所影响。”
“其二,诸位必定担心出征关中,后勤补给麻烦。但我曹魏,可组织一支船队,从河北支援军粮。”
“若是在凉州开战,我曹魏就是想要支援,也的走南匈奴的草场戈壁,绕远路过来,路上就多有消耗,但在关中开战,大魏国和西凉联军,便能呼应联系。”
“其三,士颂方才息兵,军士疲乏。想要安定地方,恢复民生。此时出击,必能打乱士颂节奏,不论战果如何,士颂后续想要进兵西凉的时间,就会被拖延。”
说到了这里,周不疑面露得意之色。
“而且在关中作战,西凉骑兵,进退自如。若有优势,占据关中,南窥荆州。若无优势,可撤回陇右。”
“不论如何,楚国的恢复被打乱,后续军队调整会放缓。那时候,即便是楚军想要追击,我曹魏军队又已经准备妥当,可南渡黄河,袭扰关中。”
“你我双方,反复袭扰,楚国久战疲惫之军,必定溃败。”
周不疑这是在给他们画饼了,或者说给了他们一个战略规划。
那就是袭扰为主,不用和士颂的楚国军队硬碰硬。
他们这边拖一阵子,而后就退回西凉,然后曹魏这个军队再渡过黄河,和楚军周旋一阵子,然后退回河北,他们西凉军,再去关中。
若是他的战略能够完美执行,在他们两方轮流袭扰之下,关中之地,还真就成了“鸡肋之地”。
见在场不少人,都认可了这个战略规划。
此时,周不疑又立刻抛出了一个新的好处。
这是曹丕自己脑袋一拍,想出来的“好处”
周不疑说到:“西凉铁骑,向来是大汉边军所在,战力强悍,天下莫敌。”
“故而我家陛下有言,若是战事顺利,西凉群雄,谁先攻入长安,我家陛下,便封谁为关中之王。”
先入长安者,可王关中!授秦王!
别说
他们现在,虽然名义上得到了曹魏朝廷的认可,也算是割地成王了,但西北地区的王,和关中的王,那可真不能同日而语。
至此,周不疑的任务,完美达成。
马腾韩遂,接受了曹魏的册封。
他周不疑,又充当了一次谋主,为西凉群雄冷静分析了他们的处境。
若是从前,没有外部威胁,他们内部,自然是该怎么内斗,就怎么内斗。
但现在,不是士颂占据了关中吗?
士颂不是已经想要对陇右出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