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小卒过河(1 / 2)

凛夜横刀 无德和尚 2417 字 8天前

夜风如水。

披着幽凉的月辉,上万具精赤着上身的结实躯体同时散发着腾腾热雾,令整座千舸坊如同一座巨大烘炉。

作为河北的最大船厂,千舸坊成立于魏武帝建国之后的第三年,地处邺城正南十里之外的一处黄河支流之畔。

遥想当年,蔡家家主甚是豪迈地大手一挥,以百万两白银与三艘宝船、十艘舸船换得武帝陛下的龙口一诺,将此处支流的方圆百亩之地尽送于蔡家,准许蔡家私建船厂,并赐予“千舸坊”之名。

似千舸坊这样规模庞大的船厂,常年在驻工匠便不下三千人,若是接到来自朝廷的大生意以致于人手不足,便要再招临时匠人,据说人手最盛之时曾高达两万余人。

只可惜,千舸坊曾经的盛誉都已随着李建宇迁都洛阳而尽数湮灭。

这宛如城寨一般宏伟的船厂,如今已彻底沦为匈奴军的造船工具。

那一具具在冷月下辛勤的劳作的身影,自然就是千舸坊的工匠。

无休无止的工作早已令他们疲倦不堪,但他们毕竟不敢丝毫怠慢手上的工作。

只因这座船厂已被匈奴军完全监控,无论是昼间还是深夜都有匈奴军的巡查兵轮流视察,但凡有工匠懈怠些许,等待他的命运便是溺死于河流中。

身为千舸坊的厂官,胡十三此刻正坐在河畔的厂官特用书房内。

胡十三今年恰值半百之龄,已是一个男人不得不服老的年纪。

事实上,他早在去年就打算将自己的辞呈送往蔡家,奈何正逢匈奴南下,且以破竹之势攻占京城,之后更是连整个河北之地也纳入旗下。

为了保全船厂上下所有人的性命,胡十三只好暂且屈膝于匈奴,并亲自为敌军监督一众工匠打造战船。

其实胡十三如何不知匈奴之所以急着造船,便是为了尽快南渡黄河,为了早日入侵中原?

可是,他没得选。

自李建宇放弃河北之地开始,胡十三与千舸坊上下所有工匠以及河北数百万百姓的命运已不再属于他们自己。

直到今夜。

直到胡十三看到这个忽然潜入自己书房的陌生人,他才觉得他们这些人的命运或将迎来转机。

这陌生人已不算太年轻,看他的模样大概已有三十岁。

他的模相貌也不算太过人,但那只灿如星河的左眼却将胡十三深深吸引。

是的。

这陌生人只有一只左眼,而他的右眼已被一个墨黑色的椭圆眼罩覆盖,完全看不出原来的模样。

陌生人似已连赶多日路程,那蓝黑色的风衣与围绕颈上的围巾皆已沾满扬尘,甚至连他系在腰畔的一对长刀也已呈土色。

他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出现在胡十三的书房内,在胡十三还没来得及起立发出惊叫之前,瞬间点住连同哑穴在内的四处穴位。

“你就是胡十三?”

陌生人的声音极其沙哑,似已三天三夜没有喝上一口水。

——独眼?

——双刀?

胡十三已猜到来者的身份,当即眨了眨眼,表示自己就是胡十三。

陌生人嘴角动了动,好像是笑了。

下一刻,他指如电闪,瞬时解开胡十三的穴位。

“阁下定然就是夏先生了!”

胡十三将声音压的极低,同时靠近窗边,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丝缝隙。

他朝外看了几眼,确定无人靠近后,才奔回那人身前,一脸紧张地说道:“老夫已等候夏先生多日,却始终不见先生踪影,还以为……”

“你以为我来不成了?”

夏逸微微笑道:“我在来时的路上确为一些事由而误了脚程,连我自己都以为要赶不上你这趟船了。”

说着,他又从怀里取出一封便笺,接着说道:“此乃蔡公亲笔书信,指定要你亲收,另有蔡公的独有刻章于上,你可细审之。”

胡十三接过信笺一看,果然见得纸上内容确如夏逸所说,心里又是一安,终于完全相信夏逸的身份。

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略显后怕地说道:“或许是大战在即之故,匈奴对船厂的巡视力度也在近几日急增,先生能够潜入这里想来也是不易。”

夏逸叹道:“确实不容易,单是你这千舸坊之内便有三万统阿军,更遑论船厂之外还有八万匈奴铁骑。

我来的时候实在很担心还没见上你一面,便先被敌军的乱箭射成刺猬。”

胡十三感慨道:“好在先生还是找到了老夫,斩首计划也终于可以进入最后一步了!”

闻言,夏逸默然走到窗边,借着那一丝缝隙远眺河岸,只见一艘近长四十丈、宽足十七八丈的宝船雄立河上,而龙骨至桅顶便不下十丈之高,实是一座水上堡垒。

“那便是大单于所在的主船?”

夏逸的声音忽然一沉,似有深意地问道:“大单于如今可在那船上?”

胡十三道:“不瞒先生,大单于早在三日前便已离开邺城来到此处,早早住入那艘宝船……可在那之后,便再也没有现身过一次。”

夏逸沉吟道:“宝船上有敌军几何?”

胡十三看着夏逸的背影,似已猜到他的用意,急声道:“那宝船上如今正有五百统阿军日夜守护大单于,另有一位雄伟如山的巨汉紧随他左右,绝非先生下手的时机!

老夫并非轻视先生的武功,只是先生毕竟是孤身一人而来,若是一击不成,只怕再无第二次行刺机会!”

夏逸沉默半晌,缓缓道:“你说的不错,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最好的下手时机仍是在那两军交锋的乱战之时。”

胡十三这才长长吐出一口气,拍了拍胸脯,说道:“话又说回来,先生怎是一人前来的?不是说……”

夏逸面色一黯,长叹道:“此事不提也罢,你还是与我说说我该如何混上那艘宝船。”

胡十三神色一正,转身指向身后的一口箱子,说道:“就用这口箱子。”

这真是好大一口箱子。

长有一丈,宽与深皆足四尺,夏逸看到这箱子的第一眼时,就觉得它像极了一口巨大的棺材。

“为了南渡黄河,大单于已准备了战船千艘,其中两百艘都是颇具规模的大舸。”

胡十三如此解释道:“船的体积若是大了,维修所用的替补零件自然也小不了,而这口箱子就是用来保存那些替补零件的。”

“似这样的箱子,老夫已准备了五百口,而大单于所在的宝船之上便有三十口这样的箱子。”

听着胡十三的解释,夏逸一边打开箱子,却见箱内两尺高处竟有一块涂上黑漆的木制隔层,乍一看就好像是箱底一般。

胡十三道:“这隔层上面自是用于装载船体的备用零件的,而隔层底下已留好气口与三日的水食,甚至连夜壶都已备好。

只是这箱子里毕竟空间有限,只怕夏先生要受些委屈。”

夏逸笑道:“不妨,若能成功潜入大单于身边,这点委屈简直微不足道。”

胡十三道:“这口箱子会在明日清晨与其它二十九口箱子一齐送上大单于的宝船,为保险起见,老夫决定将这口箱子安排在第二十三个位置。”

夏逸道:“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