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宋禁军得知,这些将军居然真的是那武庙七十二贤活脱脱的现身后,就更加没脾气了。
尤其是关羽这一队,北宋徽宗宣和五年,关羽才被褒封为“义勇武安王”,但其实这时候关羽的信众已经不少了,尤其是军中对他的大名可谓是如雷贯耳。
九月下旬,北地黄飘洒,秋高气爽的日子,大军开拔了。
车凌凌,马潇潇,行人弓箭各在腰!
有二娃的千里眼顺风耳在,先锋情况早晚各有一报,比杨宗保和穆桂英的军报来的还要及时。
什么埋伏之类的,更是能够提前预知。
大同,古称云中!
辽兴宗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将云州升为西京大同府!
至此,大同就成为辽代五京,上京临潢府、东京辽阳府、南京幽都府、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之一。
位于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大宋的北方三镇,和大明的九边不同,这三镇分别是:
太原!
山西枢纽,控扼雁门险阻,是阻挡辽金西路军南下的“门闩”。
若失守,可直驱中原,大宋再难以在山西重建防线。
中山(定州)!
位于河北中部,与真定、河间形成“河北三镇”防御体系,是华北平原上的关键钉子。
金军骑兵在此受阻,被迫绕行,靖康时期,守将詹度以“浇水成冰”战术固守,使金军屡攻不克。
河间!
华北咽喉,连接关南地区,历史上曾成功抵御辽国进攻,失守则辽金可轻易突破华北平原,威胁黄河防线。
因为这次,大辽是与西夏联手出兵,以打促和,提高岁币,所以辽国大军既没有去啃最硬的中山,也没有去重兵把守的河间,而是从西路穿插,欲直破雁门,扫荡中原。
一路北上,大地更加苍茫,民生凋敝,原本属于中原腹地的晋中,因为要直面契丹劫掠,所以这地方老百姓日子都过得很苦。
并州之地,张辽的故土,隔了千年时空,再回到这片大地,他还挺激动的,恨不得现在就亲率大军,直捣黄龙。
他雁门男儿,岂能让外族欺辱!
过了太原府,大军并未做过多停留,直扑大同南边的应县。
中间倒是有个插曲,路过五台山的时候,听闻是佘太君亲自押运粮草,杨五郎终究还是下山来看他这老娘亲了。
结果得知这次是大宋国师宋青书挂帅,军权统一,没有设置监军,准备一举收复燕云,这位杨门虎儿直接等着宋青书的大军。
果然见到那军阵肃整,兵锋难当,便拦在大军前面,要求参战。
宋青书也不嫌弃他如今是个和尚,直接把他派遣到佘太君身旁帮忙,毕竟人家夫妻离散多年,总不能继续异地吧!
就这样,他承诺佘太君的两个儿子,已经回了一个,还有两个也在囊中!
过了应县,再往北而去,便能看到那冲天的煞气化作乌云风卷,好似另外一块天地一般。
阵前杨宗保早已为大军建立好了营盘,辽军似乎也并没有主动出击的意思。
或许是对这天门阵的自信,让他们这一次准备守株待兔,到时候只要将大宋四十万禁军一举剿灭,中原可不就成为契丹的了!
宋青书勒住缰绳,抬眼望去,只见那天门阵中,怪石嶙峋如狰狞巨兽,在翻滚的邪云下时隐时现。
烟雾弥漫其间,浓稠如墨,仿佛将世间的一切光线都吞噬殆尽。
隐隐约约中,能听到阵内传来阵阵鬼哭狼嚎之声,似有无数冤魂在其中挣扎。
小白虽然不通阵法,但却也看的出来这浓郁的煞气,哪怕是以她的修为进去,恐怕也得被压制一二。
“好一个天门阵,绵延百里,简直将这大同都化作一片绝域!”
二娃的千里眼顺风耳直望阵法之中,突然哎呀一声,只见双目双耳之中流出血来了。
大娃一脸担忧,一把扶住差点一头栽倒的弟弟。
“二娃,你怎么了!”
“那阵法之中有一个道人用一面长满了金针的镜子伤了我的眼睛,又有一个手握金钹的番僧伤了我的耳朵。
不过我已经看出几分阵法真容,前面地势险恶,叫做九龙谷,里面筑有七十二座将台,每台有五千军守之。
另外在阵法中央区域设立了五色五坛,竖旗号,按青黄赤白黑之色,内开甬道七十二路,往来通透。
再继续深入,煞气翻滚,我还没来得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