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待遇代表着极高的荣誉。
放眼历史长河之中,唯有那些掌握了实权且能够左右朝廷局势之人,方有机会享受到类似特权。
但现在。
大明开国朱元璋却以无比崇高的皇恩,破例允许常升与李景隆带刀入宫。
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集中在常升与李景隆二人身上。
他们的眼神多是聚焦于两人腰间悬挂着的,原应在步入洪武门之前,卸下的佩刀上。
恐怕自此之后,这两柄宝刀,便只能成为府中堂前之饰物了。
刘建安收好诏书,神情专注未有移动,唯有手持圣旨缓缓挥动示意。
瞬时间一名小太监,恭敬地趋步向前,双掌托接下了圣旨。
此时此刻,刘建安方才显露出了一抹笑容。
他低头致意,并且小心翼翼地走向了常升和李景隆面前。
“两位大人,请起身罢。”
常升和李景隆两人却依然纹风不动,唯有其脚下湿透的地面,泄露了他们的状态。
见状,刘建安再次俯身,并轻轻搭扶在二人胳膊之下,给予支撑。
“这是皇上赋予的信任,亦是一种莫大的荣幸。两位万不可逆反皇恩。遵循皇上的旨意行事吧,今天好生歇息,待明日才是见证荣光之时。”
说这话时,刘建安手上稍加力道予以辅助。
感受到这一点,常升与李景隆不再犹豫,借力挺直身子站立了起来。
随后,在刘建安的带领下,三人一同步入了洪武门内。
至此,其余大多数官员均无权继续随同进入大门,只得返回各自衙门继续应对繁杂公务。
而任亨泰及解缙几位,则悠然地跟随着前进。
朱樉走在最前方领队。
后面紧随着任亨泰与解缙两位大臣。
徐辉祖手挽翟善,肩并肩行至队尾,低语细谈不绝于耳,似乎谈论着某些机密要事。
穿越洪武门槛之际。
朱樉的步伐显得愈加迟缓起来。
解缙察觉此变化,迅速向身边,同样注意到这一情形的任亨泰,投去一个眼神示意后,快步追赶上刻意放慢速度前行的秦王。
朱樉一只手轻抚胸口,画圈般旋转了一周。
“解阁提议建设铁路,从中原直达西域,这是为了大明的发展,并非仅为解阁个人利益考虑。”
“这点人人都很清楚。”
“王爷清楚,大臣们清楚,皇上跟太子亦心知肚明。”
解缙眉头紧锁,轻声问道:“臣也知道此举会消耗巨大财力物力,但对整个国度而言,这是件大好事。为何偏偏就实行不了?即便花费巨大,也可以慢慢来,逐步推进。”
“我们大明几时做起事来,变得这般斤斤计较了?”
朱樉脚步未停,但转头看向解缙,嘴角带笑地反问。
解缙陷入了沉默。
大明从来都以光明磊落、雷厉风行闻名。
朱樉接着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关利害,相信解阁已然深思熟虑。但在‘义’这个字眼上,还另有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