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章 必须一百个鞑靼人的脑袋才行(1 / 2)

朱标这么一说。

朱元璋又补充道:“另一个方面,就是大明开国功臣的陵墓。这是东征和南下的战士们应该得到的荣耀,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这里的地脉很好,正好可以看看那些战死的将士。”

说起立碑是为了拉拢朝将,这也是历代皇帝都想过的一种方法。

但是,为有功但不是高官的陵墓,却是史无前例的。

常升跟李景隆对视一眼,齐齐跪倒在地:“微臣替大明战死的将士们,向皇上致谢。”

“大家都起身吧,估计快到山顶的时候太阳也该出来了。”

正如朱元璋所说的那样,当一行人攀登至山顶时,遥远天际处已露出一抹朦胧晨光。

山顶上吹来阵阵凉风,拂动树木枝叶,抚慰每个人的脸庞。

随着旭日升起,天地间顿时变得明亮起来。

“日出真是壮观。”

朱元璋双手叉腰站立。

“咱已经记不得,有多少年没有看到这样的景象了。”

朱元璋一向勤勉治国。

不过,他的活动范围,基本上被限制在皇宫内。

如此的日出景观,在那里是无从得见的。

要追溯起来,恐怕也只有在他还是个农民的日子里,才有机会偶尔见到一两次。

当时,每天都要早起下地劳作,那时的他自然无暇去关注天边初升的太阳。

那时的朱元璋,心思全都在自家那一小块土地上,关心的是今年又能收获多少粮食。

至于天边什么的,并不在他考虑之内。

李景隆有些困倦,身体也感到疲乏。

昨夜被常老二狠狠揍了一顿,之后又被朱元璋教训了一番。

此刻,他是身心俱疲。

然而出于习惯,他仍然应和道:“这般景象,正预示我大明如今的状态,恰似这轮缓缓升起的红日。”

朱元璋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回应。

他转身眺望脚下应天城的方向。

此时此刻,城里已有人开始活动,百姓即将开始新的一天,而官吏们也将继续他们的差事,为大明效力。

“咱该回去了。”

“今天,正是属于你们的日子。”

……

“一个月前,东征大军中的开国公常升与南征归来的曹国公李景隆,受到召令回到京师。朝廷给予他们以隆重的接待,随后颁发诏书封赏。”

“开国公常升晋为开平郡王,曹国公李景隆则封为岐阳郡王。此外,常升受封太保及左柱国。而李景隆则是太傅,右柱国。”

“这一旨意已宣布于全国上下。之后,钦天监择选良辰吉日,在京师举办盛大典礼。”

春季来临,大青山冰雪消融,河套平原恢复了生机。

大量的积雪滋润着大地,让这片山脉充满了勃勃生机。

山下的草原上,开始有了水,青草开始疯长,很快便没过了人的膝盖。

不远处,一座崭新的城市渐渐出现在众人面前。

朱高炽正在新建的高楼中,盘膝而坐。

一边翻看着最近一段时间的邸报,一边和众人商议着最近的朝局。

这一次,他站在这栋高楼上,再也不像先前那般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