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漳水之畔(1 / 2)

污城所在的位置并不是漳水河畔,距离张辽唯一可以获得给养的通道并不近,这实际上也是魏延袭击的主要目的。

要知道,就在防城背后,还有数个关隘城市还在运作,阻碍着张辽军获得足够的支援。因而,哪怕是没有集齐所有的后援,张辽本人也是倾向于与敌人进行一场决战的。

输了直接退走,赢了则可以威胁邺城立下不世之功。不管怎样都算是完成了曹操给的任务,为井陉方向的友军分担了压力。

与此同时,魏延也在考虑如何与张辽大战一场。

毫无疑问,与张辽军对峙,靠本土作战的优势,以粮草的绝对优势耗光张辽所部的粮草,然后衔尾追击是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战法。

唯独这种战法会拖延很久,魏延自己是绝对不会选择这样的战斗方式的。

更何况,顾南行也已经暗示魏延,不是不可以发动一场大战,去重创张辽军迫使对方撤退。虽然很多时候,魏延对政治没什么自觉,但是遇到符合自己想法的事情,他可不会忽视。

至于为什么顾南行想要推动一场大战,那就不是魏延所需要考虑的事情了。事实上,顾南行之所以这么做,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这污城离邺城既不太近也不太远。

这个距离不会让邺城内部各路人士因此紧张,又会增加对刘备军的不满和怀疑。算得上是安全的威胁,而这种威胁最容易催生出各式各样的奇怪观点。

这一点来自于蓝星华夏的顾南行可是见识过很多,因为这些威胁实际上遥远而安全,所以必然是有各式各样的奇怪解决方案层出不穷。这是人性,不是靠什么力量就可以解决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这个威胁存在的状态,才能改变。

所以,魏延最终选择了主动出击,沿着漳水下寨,直接占据了污城上游一处渡口。

在寨中部署了主力部队,四营骑兵和五营步兵,依靠漳水补给的同时切断了张辽军后续的援兵和给养的前进路线。

而如此下寨之后,张辽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后撤放弃防城,向来得方向撤退。要么反向切断魏延军的后勤路线,同样在漳水附近下寨,与魏延来一场大战。

对于张辽来说,其实没什么可以选择的,他本就抱着建立功勋的想法而来。如今,一个打败刘备军,逼近邺城的机会摆在眼前,他自然是不会放弃的。

于是张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向魏延邀战。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六月初八,夏日的太行山麓上清风送爽,哪怕是可以泅渡而过的漳水上游依旧为这微风添加了很多令人愉悦的气息。

身穿沉重铠甲,汗流浃背的士兵们,被这样的清风一吹,马上就会感觉舒服起来。

而在微风里,天上的太阳也偶尔有白云飘过,让日头不会那么轻易的照在他们的身上,也让本来特别闷热的士兵,也能够感受到一丝惬意。

然而,已经近乎半个月没有下雨的天气,让地面干燥而坚实,平坦的河滩如今一马平川,展示着双方士兵所排出的整齐阵列。

魏延在漳河上游布阵,位置在张辽军的正西方,以步兵在前,骑兵在后的方式卡住了进攻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