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闻言,颔首沉思间,神色渐显动容。
所谓修行,正是要传道牧民,教化一方。而一个新兴产业兴起,规矩法度亟待完善,恰是立规树矩的大好时机。九部百官此前争夺蒸汽技术话语权,正是为此。
南奕趁热打铁,环视朝堂:“列位执掌庶政,分司诸务。若施行此法,所涉诸事,俱需贤能主持,方保朝纲不失、人心不乱。于诸位而言,这正是大展宏图之机。”
他语气渐缓,带着几分期许:“于公,如法而行,百姓安,可定人心;国库丰,盛食厉兵,可御敌寇。”
“如此新法,公私两便,既利修行又强国本,何乐而不为”
南奕话音落地,殿中为之一静。有年长者依旧踌躇,但更多的年轻官员,却已经目光灼灼,意动连连。
南奕将众人神色尽收眼底,微微一笑,长揖作礼,扬声道:
“此真气新法,不仅可解坎朝之患,更可开我朝新局。奕不才,愿为先行者,抛砖引玉。不知诸位同僚,可愿与奕一道,共研新法,同襄盛举,协力开辟真气盛世”
屋檐外阳光正烈,殿堂内气氛渐热。
群臣或沉吟,或振奋,终是将南奕描绘的宏图大业,听进了心里。
虽非所有人都会遂南奕之意,但总有人愿试上一试。
本草司司长何采薇,便当即表态:“参知此议甚妙,本草司愿倾力一试,研制灵液配方,制出真气水。”
苏光闻言微怔,未料何采薇表态,竟比她这个“托儿”还快。
她也连忙应道:“各地真气水铺,可由财度司统筹设立。”
造物司司长方正,亦抚须笑道:“水铺水厂所需器械,造物司责无旁贷,愿做研制。”
三司既开先河,各部官员纷纷响应,太和殿内顿时群情鼎沸。一时间,应和连连,太和殿中气氛为之一振。
但南奕并未自得。
他心如明镜,知此事若成,必影响深远,重塑朝堂格局与九部生态。但也正是因此,明枪暗箭本不会少,必有或明或暗的诸多阻挠。
毕竟,俗语云:同行是冤家。
大家身为修士,虽非同行,却也相似,皆在长生路上争渡。能成人之美者,甚为少见;愿意损人不利己的暗中使绊者,却绝不在少数。
但这一次,南奕捏着止战坎离这张牌,离朝文武百官若不想损己以损人,再是有着小心思,也不好明面作梗。
正因深谙此理,南奕隐忍至今,见天时地利人和已然俱备,方将此策和盘托出,不曾早早提出相议。
他朗声道:“此法尚是草案,若需落实,还有不少疑难之处亟待解决。有意共谋新法者,待退朝后可至洛宅共商研议,便不再耽搁朝会议事之时。”
话虽如此,但群臣眼下心系新法,哪还有心思议他事,朝会遂匆匆结束。
诸部官员各怀心思,三五成群地退朝离去,一路皆低声商议着“真气水”未来,或憧憬,或忧虑,或跃跃欲试。
南奕本人,却是步履匆匆,由苏光护着,直返洛宅。
值此风口浪尖,接下来,他是暂时不适合出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