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彧微微垂下头,没有回答“是与不是”。
因为答案已经非常明显。
太子心里估计也已经信了,只是太过意外,这才本能的脱口问了一句。
见楼彧如此模样,太子便知道,这就是真相。
“她怎么能?她怎么敢?”
太子并不十分贪恋美色,他后院的姬妾虽多,但他最爱重的还是正妻卢氏。
少年夫妻,结发多年,两人还生了二子一女。
从还是大将军府嫡长子的时候,夫妻俩就相互扶持,如今成了太子与太子妃,他们亦是相濡以沫、鹣鲽情深。
太子爱重发妻,太子妃亦是贤良淑惠的女子,颇有婆母李皇后的影子。
她孝顺公婆,敬爱夫君,对待侍妾和善,对庶子庶女慈爱,他日成为入主中宫,也定会是个人人称赞的贤后。
太子妃贤良,却又不是一味的和软,她驭下有道,恩威并施,将太子的后院打理得井井有条,是太子最倚重的贤内助。
与圣人、皇后一样,太子与太子妃,亦有着除了夫妻关系之外的诸多牵绊。
太子早已认定,太子妃就是能够相伴一生的人。
他做太子,卢氏就是太子妃。
他若登基,卢氏就是皇后。
他的继承人,也只能是卢氏所出。
幸而卢氏是个好生养的,先后为太子生了两个嫡子。
小大郎聪慧、稳重,颇有乃父之风。
小三郎灵动、开朗,却也能够耐得下性子学习,亦有父兄的影子。
一个能够继承大业,一个则能安享富贵,太子很是满意。
前段时间,圣人更是流露出些许意思:欲册封皇太孙!
等等!
难道就是因为这件事,为太子妃引来了祸事?
太子面色如常,眼神沉静,完全看不出喜怒。
仿佛刚才那一闪而逝的惊愕,只是错觉。
他的大脑飞快运转,已经从太子妃中毒之事,猜到了有可能的“真相”。
“李良娣,或者说,她背后的奉恩公府,这是想要太子妃之位?继而谋求皇太孙?”
这个猜测,快速的闪现在太子的脑海中。
他忽的想到了什么,眸色微凛:“含章,你去好好查一查这个苗女!”
“对了,还有奉恩公府,他们除了谋害太子妃,还做了哪些手脚!”
楼彧从太子口中听到了“奉恩公府”几个字,并不觉得意外。
太子这是从李良娣直接怀疑到了整个李家。
这也好理解,在古代,在后宫,一个妃嫔的言行,并不只代表她自己!
即便表面伪装得似乎是在拈酸吃醋,实则还是家族利益的需要。
世家大族教养出来的女儿,可没有那么的“恋爱脑”。
她们“人尽可夫”,哪里会为了一个男人就要死要活,甚至赌上全族?
退一万步讲,即便万里挑一的出了个恋爱脑,只是为了嫉妒就搞事情,若没有家族支持,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反观李良娣,不但能不远千里的从偏僻的西南寻到了一个诡异的苗女,还成功毒害了太子妃。
整个过程,说着容易,实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权势。
这、可不是一个深居后宫的女子所能做到的。
势必要有偌大家族的支持。
奉恩公府,皇后的娘家,前朝、前前朝都出过皇后。
虽然没有什么兵权,却也不容小觑。
“……有了阿婆、阿母两代皇后还嫌不够,竟妄想图谋下一任?!”
奉恩公府是太子的外家,也曾是圣人、太子最铁杆的支持者。
但,随着圣人登基,奉恩公府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图谋。
他们先是不顾李皇后的反对,将新一辈的嫡女送进了东宫。
卢氏是太子妃,那么他们李氏就委屈些,做个太子良娣。
紧接着,又想方设法的为李良娣争宠,并生下了子嗣。
如今,李良娣所出的七郎,已经三岁了。
小皇孙白胖健康,看着就像是已经能够“立住”的样子。
然后,李家就生出了野望,想要李氏取代卢氏,让七郎成为皇太孙!
太子妃已经中招,接下来就是小大郎。
掩在袖子里手,用力捏紧,太子声音却如平常一般温和:“还有阿承那儿,含章也要帮我多看顾些!”
楼彧躬身应声:“是!臣谨遵命!”
这些事,即便太子不吩咐,他也会去做。
关乎东宫的安危与稳固,身为太子第一心腹的楼彧,自是会全力以赴。
李家,确实有些飘了,竟敢插手东宫。
即便李氏与杨氏几代姻亲,早已亲如一家,但这大虞姓杨,不姓李!
太极宫,也容不得李氏放肆。
太子见楼彧答应了差事,却没有立刻告辞,或是继续回禀,便知道他还有旁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