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12条正经,15条络脉,8条奇经。医学上说,经脉通,气血活。阴阳协调,如日月之轮转,岁月有序,生命有常。阴阳协调,疾病不生。”
刘校长点头:“祖国医学,博大精深。”
我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先看熊院长诊病。再看千树疏理经脉。”
刘校长若起身,我双手往下按了按:“不劳校长起身,叫一个患者过来。”
黎永志立马起身。
一会儿,熊十辨的助手带来一个新来的病人。助手把手枕往桌上一放。叫患者坐下,把左手放在手枕上。(手枕,就是中医搭脉时,放在病人手下的布垫。)
熊十辨搭脉,大家围观。
熊十辨双眼微合,屋内鸦雀无声。
一会儿,熊十辨说:“我说一桩,你觉得对,就点一下头。”
患者点点头。熊十辨开始说症状。
“脘腹胀痛,他边说边拍拍自己的肚子。这个地方老是觉得吃饭了,时不时痛。”
患者说:“对,就是不想吃饭。”
助手在一旁说:“医生没要你主动介绍病情,你只说对,还是不对。”
熊十辨说:“还经常呕吐,多吃一点就吐。”
患者点头。
“经常放屁,大便要么拉不出,要么就拉稀。”
患者点头。
熊十辨对助手说:“食滞胃脘,中期之症。给他开保和丸,方剂加减,先补后泻。”
助手领着患者走了。
刘校长说:“你搭脉就知病情?”
熊十辨说:“望闻问切。开始学的时候要四者结合,现在,我就只望一眼,判断病在上中下哪一处。刚才这患者,病在中焦。
搭脉是判断,他这病已患了多久。就中药来说,有些医生一开头就给他治错了,这其中微妙之处,也难以解释。
不是说别人看的不对,而是有些医生不懂个人差异,只知道按经方开药,其实,这里面每种药的比例组合是门大学问。
校长,这个太专业了,我就不解释了。跟您当校长一样,因人而异,大家就都服您的管理。”
刘校长说:“最后这句我听懂了。”
大家哈哈大笑。
我说:“那我们就去一楼看千树先生正骨。”
熊十辨站起来说道:“校长,我就不陪您了。”
刘校长说:“你忙,你忙,还有一大堆人在等你。”
我边走边解释:“因为找千树先生看病的,多半腿脚不方便,走路吃力,或者根本就不能行走,所以病室设在一楼。”
刘校长点点头。
我们走进千树先生的诊室,他正在给人拍打经络。
人家在工作,我也没向他介绍来人身份,朝他说:“你先忙。”
我们一行人站在旁边看他治病。
佩青走到我身边问道:“我去治,让师父接待你们,行吗?”
我说:“你治不治得好啊。”
他笑道:“待后,你看效果嘛。”
我点点头。
佩青上去跟千树耳语几句。千树才走过来拱拱手,说:“请坐。我去洗个手。”
我请刘校长进里间的休息室。
大家坐下,一个护士端进几杯茶。
千树洗手进来,我给千树介绍了刘校长。
千树抱拳:“欢迎校长。”
大家坐下,我简单介绍了千树的情况。
刘校长笑道:“你是兼修并蓄,广揽人才。”
我说:“别的行业,我不知道要怎么做,但是卫生行业就是八个字——得人才者必利人民。”
其实,我哪里不知道【得人才者得天下】这句话?
在领导面前,说话不要太聪明。让领导去发挥,去提升,去概括,才是正确的做法。
果然,刘校长大手一挥:“不止是卫生行业,任何一个行业都如此。”
这时,佩青进来说,病人可以走路。
我们走出去看,只见病人正一步步地移动。
千树说:“进来时还不会走。”
刘校长问:“进来多少天了。”
千树说:“一个小时之前。”
刘校长几乎不相信,反复问:“你的意思是一个小时之前,他不能走路?”
这时,我的手机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