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我可不是个软耳根子(1 / 2)

这场闹剧一直到李学国赶来现场才被叫停,李家人虽然憋着火,但下手并不重,只是一帮啥都不懂的生瓜蛋子,教训一顿就行了,没必要跟他们较真。

唯一被狠揍了的就是那个孙良元,县城高中的学生们是咋知道李老六今天下葬的,不光李天明猜得到,很多人在看到了孙良元之后,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这帮毛孩子来的时候气焰有多嚣张,逃的时候就有多狼狈。

对此,李学国也没说什么,只是找人要来了一条孝带扎在腰间,默不作声地加入了送葬的队伍。

李老六入土为安,能在临终前和小儿子见上一面,想来他也没啥遗憾了。

丧事过后,李家台子的日子还和往常一样。

只是养殖场少了一个整天抱着扫帚做卫生的老人。

或许过不了几年,随着老一辈的故去,人们最终会将他彻底遗忘。

只有每年清明祭祖的时候,那个孤零零的坟头,会提醒后辈,李家台子曾有过这么一位老人。

长甸河桥和电饭煲厂房的工地,人们依旧在加班加点地干,大桥即将合拢,以后往来也会方便很多。

李天明每天都在为了建厂的事情往返奔波,已经很久没去过海城了。

随着天越来越冷,所需的设备陆陆续续地进场。

王作先亲自出面,的确省去了不少麻烦。

眼瞅着厂房的建设进度越来越快,李天明也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了。

“等厂房建起来,马上就要投产,在这之前,各村要进厂上班的人,还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

李天明这天又到了镇上,通过李学国将各村的主任召集到一块儿。

“名单已经定下了,按你的要求,选的都不是壮劳力,肯定不会耽误地里的活。”

创办集体企业,最要紧的一点就是不能耽误农业生产。

这是李天明在王作先面前,拍着胸脯保证过的。

当初在筹备的时候,李天明也和各村的主任讲明了。

何老四第一个把大鱼淀定下的名单交给了李天明。

接过名单,李天明看了一眼,上面排在第一个的正是张丽梅。

不动声色的放在了一旁,看向了其他几位村主任。

“现在就定下来……是不是太早了,厂房还没建好呢!”

“对啊,要不还是先缓缓吧!”

显然,说话的这几人都是有私心的。

都想进厂挣工资。

指望土里刨食,哪辈子能过上好日子。

更何况,各村投到厂里的钱本就不多,均摊到个人的头上就更少了。

就算厂子真的赚了钱,那点儿分红,实在不当啥用。

还不如进厂做工,每个月能挣上一笔工钱来得实在。

这些日子,几位村主任家的门槛几乎都要被踩平了。

可用谁不用谁,这几位主任也犯了难。

本乡本土的,得罪谁都不好,也只能一拖再拖。

李天明看出了几人的难处,可时间不等人。

“大家为难,我也能理解,可继续拖下去肯定不成,最迟腊月23,名单必须交上来,正月十六,开始培训,到时候交不上来的,我就当你们放弃了,剩下的名额从大鱼淀和李家台子出。”

李天明说完,根本不给那几个村主任解释、反驳的机会。

“天明说得对,大事不能耽搁,你们要是怕得罪人,就往我身上推,到时候有人找你们闹,你们就说名单是我定下的。”

李学国拍板支持了李天明。

“散会!”

打发了何老四等人离开,李学国又问了李天明关于厂房建设的进度。

“王主任前天还给我打电话,问你这边的情况呢,你啥时候有空还是去一趟海城,当面和王主任汇报吧!”

“行吧!正好明天给棉纺厂送鱼,我到时候过去见王主任。”

说完正事,李天明起身告辞,村里还有好些事等着他呢。

刚从公社大院出来,就看到有人站在他的拖拉机旁。

张丽梅。

“等我呢?”

今天格外的冷,张丽梅瑟缩着,不停踱着步子,听到李天明的声音忙回头。

“对,等你呢!”

张丽梅被冻得脸色苍白,拢着袖子,身子不住发抖。

“咋不进去找我啊?”

“你当我是你啊,公社大院说进就进,我一个小老百姓可没那么大的胆子。”

李天明被逗笑了:“你这话说得,学国叔听见了,还得以为你给他上眼药呢,说吧!找我啥事?”

张丽梅抿了抿唇:“我就是想……谢谢你!”

她被招工去电饭煲厂上班的事,何老四已经和她说过了,还特意点明,是李天明通过公社主任李学国打的招呼。

“我知道你是同情我,觉得我可怜!”

刚结婚就死了男人,现在连孩子都没了。

这遭遇,也就祥林嫂能比一比了。

“我可没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