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大明是不是该调整户籍制度了(1 / 2)

虽然朝廷设定了税收标准并记录清晰,但是当前官员,不会急于直接进入百姓家中,搬运尚未干透的食物入库房内。

地方官以及税务官员,正忙着与各地粮食产量核查小组,一道统计年度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及灌溉条件等情况,支持百姓顺利完成这一季节性的任务。

因此,推迟一些夏季或秋季征税事宜,并不成问题。

但官方这般关怀民众,却意外地激发了百姓缴纳税赋的积极性,再也不用官员下到村庄中催促了。

上林苑监的少师大人,确实是个能干的人。

现在谁家田里的稻谷,不是长得十分讨喜呢?

那些沉甸甸且粒粒饱满的稻穗,将茎杆压得弯弯的,但反而让所有人的腰板更挺拔了。

完成了大明规定要交的部分后,每户还能存留下相当一部分余粮。

再也不必过分担忧,在交税之后,家里还能用什么填饱肚子了。

“稻谷产量已经难以继续提升,老臣及同僚在这一点上也暂时束手无策,仅能在种植方法跟技术上做进一步探索与改进。”

应天府城郊。

缪良哲少师,虽穿着正式官服,可裤腿却被高高挽起,脚下穿的草鞋沾满了半湿半干的泥土,正在向朱元璋讲述当地情况。

朱元璋面容满是喜悦之色。

自从许久以前开始,夏季是朱元璋最钟爱的季节。

即便天气酷热,让人稍作外出便会汗如雨下,也抵挡不住他对这几个月的喜爱之情。

因为这个季节代表着收获。

视线所至之处,空气中仿佛波澜般涌动着温热气息,并携带者成熟稻米的独特香气扑面而来。

轻轻伸手一抓。

几株稻子就被握于朱元璋掌中。

每一棵稻子都结满了圆润硕大的谷粒。

再用另外一只手,小心翼翼地取出一颗并稍施力量按压,外壳即刻脱离露出晶莹剔透的白米。

朱元璋将其放入口中咀嚼。

虽然有点硬,但还是要细细品尝,才能体会到庄稼的甘甜。

朱元璋不愿浪费这份天赐之物,便将剩下的东西拿出来。

跟在他身后的刘建安看到这一幕,连忙走上前去,小心翼翼的用一块柔软的丝绸包了起来,放在自己胸口。

朱元璋低声说道:“眼下已经足够了。咱还记得已经的这时候,寻常人家难得看到笑容,大家整天愁云密布,担忧田间产出能否应付一年所需税收呢。”

缪良哲对于前朝统治者过度榨取民间财富的情况,记忆犹新,对此他只是默默发出一丝苦笑。

在两位之后,还跟着一位身穿红色官袍的人。

郑明旭面带微笑,上前拱手说道。

“现在皇上推行仁政,不仅要求各地衙门延迟征税,还依据实际情况跟地方特色给予百姓灾年的税收减免。这样的好政策下,百姓们怎能不心怀感激而笑颜常开呢。”

应天府今年并没有遭受重大的自然灾害,只有靠近江边的几个村子,在初夏时节遭遇了水灾。

田地里的庄稼已经结穗了,虽然产量比不上其它地块,但至少还有些收获。

应天府如实将这些田地的情况和面积上报给户部。

没想到,户部尚书夏原吉直接把报告递送到了内阁。

经过一番核算后,受灾田地的税额,竟然被减少了百分之五十。

这是良政。

缪良哲颔了颔首,随后表情变得凝重起来。

“皇上恩惠广大,实为万民之幸。但我忧心忡忡,唯恐此法推广开来,在各地官府与士绅权势手中,变成谋私利的工具。”

郑明旭也看向了朱元璋的方向。

少师所忧虑的确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