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大明是不是该调整户籍制度了(2 / 2)

朝廷朝廷的政策初衷,往往旨在惠及底层民众,然而层层传达下来,总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变了味儿。

基层执行者总是能找到方法,绕过监管或者从中牟利。

朱元璋却丝毫不感到担忧。

他望着眼前一片金黄色稻浪,以及那些弯腰辛勤的农民们。

脸上的笑容洋溢。

“锦衣卫人员增加了不少,税署的力量也在逐步加强,咱甚至有点希望有些人敢冒头试试。”

听完这句话,缪良哲沉默不语了。

皇上别的都好,就是喜欢设陷阱让人往里跳。

郑明旭望了一眼远处村庄,眨了几下眼睛。

悄悄又瞥了一眼朱元璋。

终于小心翼翼地开口说:“皇上,臣想请问一件事……”

“有什么就说,你这个火爆脾气的知府何时如此犹豫过?”

朱元璋继续走在他前面的田埂上,转头看了看身后的郑明旭。

“臣认为……朝廷是不是该考虑调整户籍制度的问题了……”

讲完这话,郑明旭随即跪倒在地。

四周仿佛温度骤然上升。

朱元璋脸上依然带着笑容,可眼神却逐渐严峻起来。

他停下了步伐,转身面对郑明旭。

原来打算让郑明旭年底前,调动到更为重要的直隶地区任职。

但是现在……

“这件事情是谁先提起的?”

立国之初,为了迅速稳固社会,朱元璋迅速采纳并推行了近300年的户籍制度,

这一措施随即普及至全国上下。

其成效显著。

大明趋于平稳,民间生活有序。

地方上,在初期经历了多场战斗洗礼后,迅速恢复了生机。

该制度本质上并无明显弊端。

但此刻,郑明旭却提出想要讨论这个问题。

讨论的背后含义,无疑是希望能在朝廷中与众臣,共同探讨改革此套现行于大明的户籍体系。

这关乎大明根本基石所在。

随意变动,则恐引起民众生计之乱。

郑明旭心内不免忐忑起来。

事实上,这个议题并非由他率先提出的。

只不过他是第一个当着朱元璋面前讲出来的人。

他匍匐于地不敢仰视。

“自立国,皇上就亲定并执行户籍政策。多年来大明日益安宁,百姓安居乐业。然现今情势已然不同。大明繁荣昌盛,新法如星火燎。原本无力从军的军户子弟,如今也有机会报效疆场。不愿耕种而体魄强壮的农民,又有何不可?”

“匠人的孩子,也许无法继承祖辈手艺。人的观念在变化,维持公序良俗至关重要,但不应受限于固定的户籍框架。随着大明版图扩大及财富积累速度加快。”

“以臣所见,尽管不清楚其他地区的情况如何,但在我辖区内,至少有三四成的家庭,已经将一半劳力投入手工业生产中了。城内外许多胸怀壮志的年轻人,听说大明连战连捷,无不心驰神往,可惜没有途径参军。”

“皇上。常言道‘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人间万象同样如此。大明财税根基在于农商税,而非单纯依仗于户籍类别。虽然各地耕地税率各有高低差异,但从整体来看,商业收入远远超过了土地租金。”

“根据我之前与苏州、扬州以及杭州等地获取的信息,各地大致相同。调整当前户籍体系,绝非放任不管或纵容乱来,而是激发潜在活力。依臣看,这是有利于民生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