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老鼠的儿子未必能打洞(1 / 2)

郑明旭地请求响彻空旷的田间。

他的想法很简单。

老鼠生的儿子,未必就能打洞。

朱元璋目光扫过周围陪同的大臣们,面色平静如常。

他再次确认道:“这就是你的意见?”

需要确定郑明旭说的,是他自己对于治国理念的理解,还是背后某些势力借郑明旭说给自己听的。

郑明旭最终抬起了头。

他对上那审视的目光,坚定地颔了颔首。

“这皆是臣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并据实相告。”

朱元璋并未言语,而是再度扫视了一圈身边的官员们。

所有人都垂着头,没人敢在此刻与朱元璋对视。

户籍制啊,这是建国之初便定下的规矩。

在所有人的印象里,几乎没有人认为大明会对此做出任何变动。

郑明旭再次开口道:“皇上,农夫之子不一定非得耕地劳作,他们也能够进入朝堂成为大臣,为皇上分忧,为江山社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番话真正触动了朱元璋内心深处的想法。

身为帝王者往往带有反骨,尤其是对于朱元璋来说更是如此。

他不希望看见百姓生活在痛苦之中,很乐意看到百姓都能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

让普通农民出身的人,也有机会走上仕途,为老朱家及天下百姓做贡献,这也是朱元璋希望看见的。

为何只有书香门第的人,才有资格做官?

田间民夫的儿子就没有资格入仕吗?

实际上,正是这个想法,才使得像冯宏朗这样的人能够披红袍入朝,直至升任正二品工部尚书的重要职位。

朱元璋想要借此机会,告诉全天下的书生以及那些所谓的世家一个道理。

他所提拔起来的匠人,不仅足以胜任官位,而且表现比他们更优秀。

想到这里,有关是否应该修改现行户籍法的问题,也开始在朱元璋脑海中盘旋开来……

假如确实需要改变现状的话,那么应该如何稳妥地推进这项,同时保证大明整体稳定呢?

“少师对此事有何见解?”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朱元璋并没有直接给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反倒是饶有兴趣地征询起缪良哲的意见来。

缪良哲沉吟片刻,并未急于表态,只是对着朱元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然后领着他沿着小路继续往前走去。

朱元璋并不显得焦急。

他跟缪良哲都曾经历过那段仿佛没有尽头的动乱岁月,在很多方面有着共通之处。

二人行走在尚未收割完毕的稻田之间,周围辛勤的乡亲们,见到朱元璋也没有停下手中的农活,前去打扰的意思。

仅是远远投来几瞥,之后便又专心于手里的。

赶紧把这些作物收回家,再交由官府转呈给朱元璋。

缪良哲缓缓地前行了一段路。

然后,他才徐徐开口:“皇上认为,现在我大明稻谷收成怎样?”

“天壤之别。”

朱元璋给出了明确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