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匈奴自从南下投汉之后,和鲜卑时而敌对,时而联合,全看需求,谈不上什么节操、仇怨。
汉帝国稳定的时候,他们就是老老实实的雇佣兵,起到为汉帝国戍守边疆的作用。
汉帝国混乱的时候,这帮家伙也未必多老实,时而搞些小小的手段,令人不快。
所以不可不戒备。
至于经济层面,袁树也是多方经营,为军队和并州的建设计划添砖加瓦,投入了大量心血。
他自己原先的积蓄基本上全都投入到了并州,所有收受礼品得到的财物和清洗内部虫豸得到的财物全都扔到了并州,大量采购物资运输到并州,使劲儿帮并州输血。
这笔投入真的让州牧府中的并州本地官员感到万分的惊讶和感动。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愿意帮助并州发展的主官,甚至他根本就不是并州人,和并州也没有任何渊源。
可他就是真的给长期缺血的并州输血,那叫一个情真意切。
不仅是他的积蓄,他的几支商队走南闯北经营所获得的高额利润也全都投入了并州。
销售葡萄酒等硬通货换来的利润也基本上都变成物资输送到了并州,成为并州建设的一份子。
还有就是养兵,这是和并州建设一样的大头支出,而且并州建设的投入是有限度的,且投入之后能获得收益,回本不是难事。
养兵那可是要一直持续下去的,至于能否获得收益,还要看具体战绩。
朝廷原先只提供天雄军三万人的需求,等于后面袁树招募来的两万五千名骑兵全都要自己付钱养着,这对他来说压力太大。
所以他使劲儿磨袁逢,各种嘘寒问暖送礼物,亲自挑了一匹浑身雪白的好马大张旗鼓送去了雒阳,终于让袁逢松口再承担一万名骑兵的军费。
袁树自己则负责剩下一万五千名骑兵的军费。
这也算是不错了,至少雒阳国库愿意给他一些支持,他能够在并州养得起这些兵马,让并州汉军具有更强的军力。
总而言之,就目前来看,檀石槐绝对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进攻并州的好时机,战略层面,他是真的没有任何胜算。
双方都在发展,可不是谁的体量大谁就发展的更好吗?
好比蜀汉北伐,那也是不北伐就不成,双方都在和平状态下发展,一个州怎么胜的过十个州?
天府之国也不行啊。
时间来到正始四年年底的时候,袁树基本认定檀石槐没有再次恐吓并州的能力了,他但凡再往并州投入兵马,袁树都能迅猛反击,打他一个狼狈不堪、全军覆没。
除非他真的不惜一切带着“十万控弦之士”前来,那袁树可能需要雒阳方面提供帮助,需要段颎带兵北上与他打配合。
但是这样一来,鲜卑人也就彻底完蛋了。
对于这件事情,袁树相信檀石槐不会乱来,而时间越往后,檀石槐成功的概率只会越来越小,越来越没有可能。
时间在他,他也不会随意选择主动出击。
平时处理政务之余,袁树会带着亲卫骑兵们满并州跑,从最西边的朔方郡跑到最东边的雁门郡,然后再往上郡、西河郡跑一圈,每一个郡他都去过了。
当地的良庄建设的如何,当地的郡兵训练的如何,当地的道路修缮的如何,他都会亲自去看一看,并且四处派遣观察组审核官员的政绩与行动。
遇到有贪腐或者渎职的,他也是真不放过。
正始四年年中,他就在西河郡和上郡惩处了四名县令、县长,因为贪污工程款项和民众的口粮,他将这四人处斩,家人全部流放到交州,判了一个永远不准返回。
雁门郡原本的军屯出现贪污事件,一群军官私下里倒卖军屯的粮食,压迫士兵,以至于部分士兵被饿死。
这一情况被袁树派出去的观察组发现,于是这群军官也被逮捕、被处死,家人也被流放到了交州。
而与这群军官联手的上党郡王氏、张氏、庄氏三个家族被袁树连根拔起,男子全部处斩,女子发卖为奴,家产全部抄没充公,斩下来的首级在整个并州传示。
这一系列的操作之后,更进一步的加深了袁树对并州官方权力和地方影响力的掌控,他安排了大批量的一心会员进入并州担任职位,基本上把一心会打造为了并州的“执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