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章 电传操纵(1 / 2)

第1094章电传操纵

“嗯,是有这个问题,就算加上助力装置,也改变不了本质上飞行员是在和飞机较劲的本质。”要说这个,感受最深的,应该就是搞高机动战术飞机的同志们。

简单来说,最典型的就是战斗机。

“我们战斗机随着机体和速度的增大,别说早期的纯拉线,就连液压伺服系统,也有类似问题,整条力的传导途径还是存在的。”说起这个,搞战斗机的同志就有话说了。

“嗯,就算是轰炸机也是这样,虽然速度不是最快,机动性不是最强,但是纯拉线是很困难的,而液压系统不但要考虑机械连接,还要考虑液压的建立,要多出一套子系统来。”

“不止一套,液压的可靠性不如纯机械,如果要可靠性高的话,要两套,而且是必须相互独立的。”在场有同志就是负责操纵系统的,对这些情况非常清楚。

实际上,有些听起来很先进的飞机,在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先进,比如早期的“机库皇后”f-15,这货就是液压助力的,也是用了两套独立液压操纵系统。

大家讨论了一会,这才想起来,高总工只说坏处,但是怎么解决并没有提到。

“高总工,你想用电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不是傻子,特别是瓷飞厂的同志和高振东相当熟悉,干脆直接问了出来。

高振东点点头:“是的,我就是这么考虑。我在想啊,能不能搞一套系统,利用电信号传输控制信号,这样带来的好处,可能不止刚才提到的那一点点。我初步给这个技术定的名字,叫做电传操纵。”

——电传操纵,这就是高振东想搞的事情,几十年后稍微上点档次的军用飞机必定采用的技术,当然,也不止军用,民用也用得很多,因为这东西别看卖得贵,实际上对于不论是设计方、制方还是运营方,都能带来极大的好处,属于是典型的多赢技术。

在实际的商品中,有不少从厂商宣传看来诚意满满的新技术,实际上对用户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厂商大量采用的唯一原因,是看起来好看还省钱,但实惠却没多少甚至是在开倒车。

但电传操纵不是。

这玩意可不只是听起来把上下左右传到飞机机翼上那么简单,能带来很多的好处。

“电传操纵振东同志,详细说说”防工委总工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这玩意听起来就好听,一定是个好东西。

高振东点点头:“最基本的想法,就是将飞行员的操纵指令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电线传输到各个受控舵面的作动机构,将翼面的运动与飞行员的操作在机械连接上解耦。”

“可是这样有什么好处高总,这种技术一听就价格高昂,技术难度高,但是通过电还是机械传递,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如果说电信号速度快,拉线操纵因为弹性形变、热胀冷缩、摩擦系数等原因无法和它比及时性的话,那液压系统的刚性连接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和电信号的反馈速度基本是一致的。”

一位搞液压操纵的同志对此提出了疑问,其他同志也纷纷点头,如果只是解决时延问题,那这个听起来就价格高昂的技术优势并不大。

高振东站起身,开始在会议室的黑板上画飞机。

“你的说法是对的,但是我们就算先抛开其他各种各样的好处,仅仅是从敏捷角度出发,液压比起电传,也有固有的缺陷,那就是机械+液压传动,实际上是存在传输延迟的,只是通过高昂的代价解决了这个延迟。”

只要弹性形变存在,机械就免不了带来延迟和其他连接问题,而且这条传输路径越长,问题就越严重,就必须采用更加复杂的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液压系统几乎都是刚性连接带来的巨大重量,代价不可谓不大。

高振东又说起了另外一个没法解决的缺陷:“而且从本质上来说,在大速度和大机动下,机械也好、液压也好,迟钝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解决,控制面在机动中对操纵者的直接抵抗是固有存在的,这甚至都和延迟本身关系不太大了。”

这就好像开车,虽然一打方向盘它就会听话转弯,但是齿轮齿条助力、液压助力转弯的力度轻盈、车身姿态和反应却很难和电动助力相比。

“可是有的运输机虽然用到了液压助力,但是还是以拉线为主吧这样不就能兼顾重量和延迟了”有的同志觉得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高振东笑道:“因为他们是运输机,不需要那么敏捷。而且就算是运输机,电传操纵的其他好处也足以让它取代机械、液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