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恰在此时,有士兵跑进来,禀报道:“康王殿下,太上皇到了行宫。”
“走,去迎接父皇。”
赵构大步往外走,一边走一边权衡着,事情到现在,都按照皇帝的算计往下走。
江南的官商,逃不掉了。
赵构来到行宫外,看到狼狈不堪的赵佶,躬身道:“儿臣赵构,拜见父皇。”
翁彦国和杨通也齐齐行礼。
赵佶虽然疲惫,却意气风发,和众人简单寒暄几句,就来到行宫坐下,直接道:“小九,准备得怎么样?”
赵构回答道:“父皇,目前一切就绪。就等父皇发檄文废掉皇帝,在镇江府另立朝廷。”
“好!”
赵佶激动点头。
不枉费他钻了狗洞,这一路更受尽苦楚。
以他的声望,发檄文废掉皇帝,必然有无数人响应。
赵佶看向翁彦国,吩咐道:“翁卿,你担任少宰兼门下侍郎,主持政务,以及发檄文废掉皇帝的帝位。”
“臣领旨!”
翁彦国瞬间激动了起来。
一步登天了!
现在是少宰兼门下侍郎,等掀翻皇帝,他进一步成为太宰兼中书侍郎,便是真正的宰相。
赵佶看向杨通,笑道:“杨通,你一腔报国心,暂代户部尚书,为军队募集兵饷粮草,能办到吗?”
杨通也激动了。
他就是个大商贾,如今竟然成为户部尚书,果然乱世才有机会。
乱了,才有机会。
不乱,他这样的大商贾考不中科举,哪有机会一步登天。
杨通拱手道:“请陛下放心,臣保证完成任务。目前有一千万两银子,臣后续会募集更多的钱粮”
赵佶满意的点了点头,看向赵构道:“小九,关于太子的位置……”
赵构心头一跳。
不能当太子,真当了太子,就算他是内应,后续也容易被诟病。
赵构连忙道:“父皇,等局势稳定,再册立太子不迟。否则,儿臣名不正言不顺。”
赵佶笑道:“听你的。”
事情定下,赵佶去沐浴洗漱,要好好的休息。
赵构回到书房,让人守在门外,铺开白纸提笔写信。
陛下圣鉴:
臣弟恭谨上书,敬颂陛下圣体安康。
臣弟奉命入镇江府,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怠惰,只恐辜负陛下厚望。
至今,臣已探明镇江知府翁彦国、大商贾杨通,图谋造反。今日,父皇抵达……”
赵构把镇江府和江南各路的情况,以及赵佶的安排说了一番。
最后,赵构道:“千言万语,难言臣弟之忠心。臣在镇江,盼圣驾早临,涤荡妖氛。再,顺颂圣安。”
书信写完,赵构喊来身边的密探,把书信递过去道:“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东京。”
密探收下书信,匆匆离开了。